我爱我的家乡戏900字

我爱我的家乡戏

900字 初一

我的家乡在盐城,这儿的农民是朴实的,他们在公鸡打鸣时奔向自己的土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禽沉睡时回家,进行劳动后的休息。对于这儿的农民,汗水换来的丰收便是最大的胜利。也正是因为盐城人的勤劳与淳朴,才孕育出令时代人们所欣赏的灿烂辉煌的淮剧。

淮剧又称江淮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盐城市和淮安市。淮剧与苏北民间的“香火戏”结合演出,带着淳朴的风气,让唱腔、表演以及剧目等方面渐渐丰富,也使淮剧更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淮剧的腔调富有韵味,发音纯正悦耳动听,真是百听不厌!

去年寒假,我和我的家人们回老家过新年,村庄里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看上去好像有人在舞台上舞蹈着。到了爷爷家,不见爷爷踪影,左邻右舍的老头老太太们也都不在家。去哪儿了呢?

我立即想到,会不会是去看人家跳舞了呢?我带着弟弟跑向刚才所看到的那个地方。原来,那是村长的屋子,围在这儿的人们都是受到村长邀请,来看淮剧的呢!

我正巧赶上了《打金枝》的开始。男主人公叫郭暧,是一个倔强的人,是他父亲汾阳王郭子仪最小的儿子。女主人公是高贵娇气的升平公主,他的父亲便是唐朝的皇帝。从衣着来看,华丽精美的长袍和各种各样的玉佩足以体现他们地位的高;再来说说演员们的妆容,更是出神入化:将升平公主的高傲表现的淋漓尽致,将郭暧的愤怒完美的彰显了出来。升平公主以她的凌波微步和柔韧的躯体上演着精妙绝伦的节目。

《打金枝》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汾阳王七十岁大寿,儿女们纷纷成双拜寿,唯独郭暧独自拜寿,在宴席上失了颜面。郭暧认为公主自恃高贵而不去拜长辈,与公主产生了口角。夫妻两人一直吵闹不休,一个说要尊敬父母去拜寿,一个说金枝玉叶体不去拜,气得郭暧打了升平公主,公主便向父皇母后哭诉。汾阳王听说了此事,痛斥其子,并且将郭暧带去向皇帝请罪。皇帝是个明事理、顾大局、宽容大度的人,非常和气地劝说二人要和睦相处,还给郭暧加官三级呢!夫妻二人不计前嫌又和好如初了。由此可见,宽容大度是很有必要的。

我鼓掌以表示对演员们的敬佩,却不慎打到了旁边的老太太。我赶紧致歉,因为有很多老太太似乎是很悠闲的,她们可以让你的丑事传到十万八千里。然而这位老太太却没有,她笑着向我问候。

那笑,是和蔼的,蕴含着淳朴,跟淮剧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人,我更爱我家乡的淮剧!

被遗忘的光

1200字以上 初一

初春,是阳光灿然盛开的季节,那一束束熠熠生辉的春光,幻化成璀璨的中国文化源泉,那弥散在空气中的温暖,凝聚成过去人们对戏曲的痴迷与热爱。那些深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澎湃,便随着这盎然的春光弥漫开来。

令我最忘不了的,便是小时候一有机会就一大早和爷爷跑去戏院里占位置,甚至有时不惜在冷板凳上一直等到天黑。那时,由于家里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像看戏曲这么一件事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梦寐以求的。终于有一天晚上,爷爷兴高采烈地拿着他手上那些皱巴巴的零钱,拉着我跑去了戏曲院里。放眼望去,广场里的人走来走去,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渐渐地,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涌进来,不一会儿,这里的人头就好比夜空中的点点星光。

许久,舞台上的幕布渐渐拉开了,音乐缓缓响起,就像变魔术一样,夜晚中的人山人海、嘈杂喧闹转眼变成了一片默默的等待。人们屏住呼吸,一眼不眨地盯着舞台。明亮的舞台灯光下,一位速跑女子款款走出,长袖飘飘,婀娜多姿。随后,一曲委婉连绵的曲子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接着,曲调步步高昂,升腾跌宕……那一个夜晚是柔软的。清幽的月光、闪闪的星光、灿烂的灯光显得是那样耀眼。

那时的我毕竟只是个懵懂的孩童,只知道昆曲它让我赏心悦目,却不识昆曲中蕴藏着生活中的底蕴和内涵,以及现实中的真善美。现在细细回味起来,我仿佛隐隐已能熟悉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已能慢慢看到那一颗颗隐藏在妆容下对璀璨的戏曲艺术的痴迷与眷恋的心。

戏曲是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演变,就像阳光一样,它温暖着人们的内心,它传承着古代文化的传统,它陶冶了人们的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

依稀记得那个春天可暖了。清晨,我漫步在家门前的公园里,抬头便是一个澄澈的天空,像是用吸尘器吸过了的,干净的没有一丝尘屑。透蓝的天空,悬挂着静谧的太阳——灿灿然,如一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明媚的笑脸。阳光透过轻盈的薄云洒在我肩上,使道道金灿灿的线暖暖的照进了我的心房,把我周围的一切都印成了金色。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最难忘的光,它射在舞台人物的丝绣和头饰上,也是像春光这般金碧辉煌。

突然,一曲熟悉的调子悠悠从耳畔划过,我猛地睁开眼,激动的扫视整个公园,一个年迈的老人瞬间映入了我的眼帘。初春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老人的脸上溢满了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他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显得有些凄凉。身旁是一台破旧的收音机,上面原本黑色的漆多多少少已经脱落了。恬静柔曼的曲调自远处幽幽地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没错,那是我记忆深处的昆曲,是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渐渐地,曲调从悲凉转入激昂,像是在呐喊,在咆哮。忽然间,那位老人笑了,想不明白他在想什么,只觉得有阳光在他的牙齿上开了花,风轻轻吹过,伴着婉转的戏曲,丝竹飘摇,衬了老人的身影,鹤发童颜,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想,是什么促使那位老人笑的那么开心,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痴迷与眷恋?从这位老人身上,我知道了戏曲其实一直在人们心中,它在潜移默化的从不同角度启发教育着中国人民。戏曲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城市文化培融,打造了新的城市文化。

然而,戏曲却一步一步正走向衰落。现在的我,再也不能从大街上看到成群的戏迷,再也听不到人们对戏曲耳熟能详……我只能在电脑上微弱的光里寻到戏曲,电脑里的舞台的灯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黯然失色了……

戏曲影响着文化,影响着国家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传承它!

光,听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是这看似小小的光,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与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