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古书650字

论读古书

650字 初一 议论文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古书。

小时候,面对古书上那些文言文,我常常不知所云,但我却对那些读起来郎朗上口的句子,颇有韵味的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朋友们便称呼我为“古人”了。

长大了,我对古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只要不是太深奥的语句,我基本上都能读懂,对读古书也有了一些见解和阅读方法。

以前常听人说:“文言文太过复杂深奥,不适合学生阅读,只要看译文就足够了。”等等对阅读古书持反对态度的言论,我对这些话可以说是非常的反感,我承认,文言文的确复杂深奥,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确实是读不懂,但这不能作为不看古书的理由,古书上的很多语句有着多重的含义,并不是光去看那些译文就能理解的,例如《孙子兵法》中的“庙算”,靠字面理解,就是说:在行军打仗前,要在寺庙里进行对胜败的预测。但如果这样理解,可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往深处探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在做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有了较大的把握再去做,就像毛主席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其一。

其二,读书,特别是读古书,我们一定要自己去看,自己去理解,遇上实在看不懂的生僻语句,也不要直接去看译文,应当去看注释,只有实在不懂的,才能去看译文,而且每读一句都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奥妙,然后才能读下一句,宁愿少读而精读,也不可多读而滥读,依此法读读古书,才能去理解其中的真味,并且,对阅读的古书,不敢说过目不忘,但至少能将大意记下。

其三,读古书,要常读,并经常的去温习,就像孔夫子说的:“温故而知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算你的理解力再怎么差,把一本书读个百十遍,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古书,我喜欢在书山书海里游玩,去追随先人的脚步,领悟那人生的——真谛!!!!!!

武汉水果湖二中初一:荒星归月

最美丽的心灵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世上有很多最美丽的事物,有最美丽的语言,最美丽的画面,最美丽的瞬间,最美丽的风景……而在那一次,我看到了最美丽的心灵。

我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我正悠闲地撑着伞,走在上学的路上,不远处,一位年纪较大的清洁工正顶着风雨,步履蹒跚地清扫着路面上的垃圾,边扫还边用手捂着嘴巴咳嗽着。看到这一幕,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走近一看,清洁工的面容是那么憔悴,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眼睛下掉着一双黑眼圈,额头的“川”字格外显眼,一双龟裂的手拿着扫帚,慢慢慢慢地扫着,不时还用手撑一下那稍微有一点儿驼的背,一滴两滴的水珠从她的额头一直流下了脸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不一会儿,垃圾大军们纷纷掉进了垃圾桶里,在清洁工的身后,一条干净明亮的路正在伸展,清洁工望着这条“开辟”出来的路,会心地笑了,捶了捶背,又继续扫起地来,我看到这里,上前用小手拉了拉清洁工的衣袖,说:“婆婆,你累了,就休息一下吧。”清洁工先是愣了愣,接着笑着对我说:“呵呵,小朋友,我不累,咳——咳——,你看呀,现在城市垃圾污染那么严重,不扫怎么行呀,我不息,多扫一点是一点。”我心中咯噔一声,泛起一串涟漪,感动油然而生,是啊,他们——清洁工,为人们默默地服务着,不求回报,只为了让城市更加美好,不论酷暑严寒,不论刮风下雨,这不就是最美丽的心灵吗?我望着清洁工的背影,两行感动的泪水悄然落下。

有时候,美丽并不代表美丽的心灵,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就像清洁工一样做出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这就是最美丽的心灵。

六年级:刘雨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