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诗意1200字以上

广东的诗意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饮早茶、逛花街、听粤剧、赛龙舟……自小在岭南长大的我,让生活中的光与影、晴与雨,挟杂着一份身为广东人的喜悦滋味,映入心灵之窗,观桃红柳绿,看人间春光。广东不只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惊叹号!在她的臂弯中,人们酝酿出了一份诗意。她在哪里?她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惬意满足中;在阿叔阿婆唱“落雨大,水浸街,阿妈担柴上街卖”的悠闲得意中……她更在我的心里。让我打开心灵之窗,寻一份诗意。

纵清风揉皱了岁月,任细雨打湿了流光,泯灭不了的是岭南的美食。美食清淡素雅,正如一首精致的五言诗,吟哦出浓淡相生、不紧不慢的生活情调。清晨,伴着莺啼雀啭,我和爷爷奶奶赶着去饮茶。俗话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生活在充满美食诱惑的城市,怎能蒙头睡懒觉,当然要迎着旭日喝早茶。点一份清蒸凤爪、伦教糕,要一份猪肉肥肠、顺德双皮奶,不一会儿,餐桌上便布满了色泽鲜亮的佳肴。即使不是玉盘珍馐,但香味扑鼻,便让人不由得拿起筷子。广东的食物,不像湘菜、川菜般以辣为主,而是偏甜,以清淡为主,不掩盖菜肴本身的香味。正如生活,不浓不淡,显露自己的本色而不加掩饰。当我凝视这满桌的美食时,总感觉自己进入了一幅别具风味的山水画作:这里聚集了排列齐整的青葱韭菜、携杂海腥味的螺片、仿佛嗷嗷待哺的乳猪、一起嬉戏的小鱼小虾……正当我看得入迷,迎面上了一碗新的菜肴,才发现这不是生趣盎然的画作,而是厨师烹饪的佳品。是的,在厨师的精心调味、食客的细心品尝中,我咀嚼出了诗意:生活,不可能一味地浓郁,抑或一味地平淡,浓淡相生,甘苦相承,悠闲地静心品味,总有新的发现。在岭南美食中,我品出了清淡充实、悠闲自得的广东诗意。

纵清风揉皱了岁月,任细雨打湿了流光,泯灭不了的是江上的风情。扒龙艇、赛龙舟,吟哦出的是一首奔放自如的诗。广东以江为友,以水为伴,河网密布,少不了江渚人家。传统的渔民一生浸润在温柔水乡。血色未定,小儿在河涌嬉戏;血色方刚,青年男子出海捕鱼;血色既衰,老人垂钓河畔。水上的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赛龙舟。端午那天,我和家人早早来到江边,虽不见有船,亦能听见远处如“闷雷”震震,“雷声”殷殷,巨龙惊醒了,奋起了,腾飞了。伴着隆隆鼓声,龙头出现了。助威声、呐喊声顿时沸扬成一片。健儿们坐在舟中,目光坚定地注视前方,“一二一二”有节奏地叫喊着。排在最前的龙舟上,旗手威武地扬起旌旗,众人眉头紧锁,目不斜视,向终点不断迈进。后面的船只不甘示弱,顿时旌旗飘扬,鼓声震天。壮哉!争相奋进的龙艇!雄哉!壮实刚强的健儿!船过处,涟漪上泛起细碎的金光,人们的脸庞如清朗的阳光。水过无痕,但人们用自己的心血以水做纸笺,镌刻下拼搏向上的小诗,随水流之处,寄送到各个地方。在水上活动中,我品出了广东奋发向前、拼搏向上的诗意。

纵清风揉皱了岁月,任细雨打湿了流光,泯灭不了的是小巷旁的古屋古房。开平碉楼、岭南骑楼、碧江金楼,先人的智慧凝聚,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碰撞,吟哦出的是别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诗。当夏荷绽放自己的笑靥,湖水擦亮自己的明镜,蛐蛐哼唱自己的小曲,那一栋栋古楼静静伫立,俯视着奔走忙碌的行人。我来到碧江金楼,想象着那灿灿金光下一个家族的荣华;身临开平碉楼,反思着那千疮百孔中一个时代的痛苦。而最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在烈日下给我荫庇,送我清凉;在夏雨中,让我隔着雨帘歆享屋外的朦胧。一定的地理条件造就一定的民俗文化,一定的民俗文化孕育一定的建筑风格。当唐朝的瓦当不再锃亮,当镂刻的雕窗褪去往日的光华,这并不会让我失望。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或许叶问走过,康有为走过,黄飞鸿走过。我于此逡巡,感受着古建筑的脉动声,寻找着饱经风霜后更具光华的诗意。在古屋古房中,我品出了饱经磨难、风味犹存的建筑的诗意。

远处,“小蛮腰”正好奇地挺直腰杆打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广东鳞次栉比的高楼、蜚声国外的电器品牌,以及在这个地方“居住”良久的粤剧、粤菜,是不是让她有种眩晕之感?所幸的是,这“新”与“旧”的融合,并未让广东的风土人情改变,那诗意仍栖息在美食中、江水上、古楼里……“小蛮腰”或许察觉不了,但我们呢?我们看见了,听到了,嗅出了——广东的诗意。

纵清风揉皱了岁月,任细雨打湿了流光,我们且吟且唱,且歌且行,行走出一段属于广东的流年盛世!

广交

50字 初三 诗歌

一山长树密又深,

不怕风暴拔出根。 

一人交友多又亲,

不怕困苦陷住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