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话筒1200字以上

老师的话筒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抒情散文

老师用话筒,大多是在开课的时候,看到过那些大场面的听课活动时,上面上课的老师要么别着个胸麦,要么手提无线话筒,在那里津津有味地讲课,看上去和听上去似乎讲课的老师得益于这些个话筒,讲得更显精神和有力了。而话筒在这里的作用实质上还是起到扩音,让在座的济济一堂的师生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讲课的内容,这在大厅里或剧院里上课时更为明显。

但我看到有一种腰别式的小话筒,就像导游在讲解时用的那种,头上戴一个耳机似的东西起固定话麦的作用,线连到腰上的扩音器上,扩音器不大,像个小方蛋糕,里面装着六节七号充电电池,据使用者称这种工具使用起来效果还不赖。当然,他们并不是在公开课上使用,而是在日常的课堂上使用的。

早就见到过这种东西在课堂上的应用,是年轻的英语老师最先大胆而有创意地开始用起来,大概是因为讲课讲得起劲,嗓子吃不消的缘故,便以此来加大音量,减轻自己的上课疲劳。后来,用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原因大概是没有人来禁止的缘故吧,这也是中国人的共性吧,只要没有人来明确制止,就意味着默认,也不知是人家不好意思禁还是想等等再禁。总之,用的老师和学科渐渐扩散,从英语到语文到其它学科,在绍兴E网上还看到有不少人在打听在哪儿可以买以这样的东西的,据我所知,这类产品都是网购的,价格在三十元左右,经济实惠更实用,因而更受广大教师喜爱了。

这样的好工具,只要上面没领导来干涉,自然对教师来说是惠及自身的,不仅上课时不用声嘶力竭地叫了,也足以让下面不一样的声音被掩盖下去,而且还有一种像名师讲课的味道,自我陶醉于另一种成就中似的。有时从教室外经过,看到里面的老师戴着它讲课,感觉怪怪的,像是一个播音员或是录音棚里的演唱者之类的在那里表演,虽然老师自己颇满足,但我看上去还是不那么舒服。

课堂,特别是班级里的课堂,本来面积空间就不大,一个教师一般的音量已经足够覆盖了,而且,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在讲课或跟学生交流时更方便、更现场、更有亲和力、亲切感,也更能表现出课堂的情感来。而用上扩音器必然会导致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距离,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不适,更不方便上课时的各种动作和神态的传递。因此,我认为老师能不用这类东西还是不用的好。

可为什么这种话筒却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了呢?不是说老师们不怕麻烦、不怕影响课堂质量,而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吧。谁愿意花钱买个不方便呢?如果自己的喉咙足够应付各类讲课,每一节的调控,以及下面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老师们肯定会选择轻松自在地用自己的嗓音去讲课的。总是因为课务太多,教学任务太重,讲得太多,学生太难于管理等方面引起的。像班主任,每天凭空多出三节课的时间来讲话是少说的,既要做早自修、晨间谈话等工作,又要做课间中午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工作,又要进行中午的盛饭、自学、唱歌等各种纪律的管理,又要在放学前进行值日工作指导、放学排队管理、作业布置、各科协调等。几乎每时每刻都要讲话,而每周二十节课的教学任务又是明摆着的。如果不在喉咙不行的时候偷点赖,真是无法再用沙哑的声音继续自己硬撑的课堂了。听到很多教师的声音不是变得越来越糙,就是越来越糟,咽喉疾病都是自己在看医生,吃药是家常便饭一般,甚至咽喉药已无作用了。

都说老师有职业病,或许老师的话筒该是治疗职业病的一个良方了吧?

(时2007-6-28)

父亲书

100字 初三 书信

父亲是一切事物的开始,

我的疑问,

在那里解决。

长大后

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大山,

我的胆怯,

在那里消除。

后来啊

父亲是一位忠实的朋友,

我的犹豫,

在那里肯定。

到最后

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听众,

我的烦恼,

在那里诉说。

我懂了

父亲是一本厚厚的大书,

隔着封面,

永远也不会了解他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抒情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