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来处_400字400字

尊严的来处_400字

400字 抒情

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  去年到青海湖旅行,包车认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西装笔挺,永远提前10分钟到门口等,车子座套每天换,车上准备了垃圾桶、矿泉水、湿纸巾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单反相机一台,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将照片送给客人。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做得很大,手工极慢。虽然我订的两件东西并不贵重,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究竟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来,生怕安放得不合适,连我放的位置不合他意都焦虑得要命,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  10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跟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地套上了7层垃圾袋。  我深深地迷恋每一个人全情投入自己手艺时的样子,无论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这就是尊严的来处。

给贫困生留一点尊严_600字

600字 抒情

这一次模拟考试监场,我先后转了四个教室。每个教室的墙上都张贴着一张本班的贫困寄宿生公示表。我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尤其是在公示时候排名靠前的学生,班主任的措辞都有点不顾学生的尊严,都是尽量往惨了写,家庭越是千疮百孔越好,本人越是命运多舛越好。  例如“本人二级残疾”,“母亲是聋哑人”,“母亲是精神病”,“父母离婚”“本人智力低下”,“哥哥精神不正常”,“父亲患癌症”。我相信他们描述的都是真实的情况,没有人为了那一学年六百二十五元贫困生补助,去捏造家庭惨剧。可是我们公示之后,想过当事人的感受吗?想过曾经给他们心灵造成累累伤痕的悲惨往事被好事者一再提起造成的精神打击吗?想过当事人被班里的饶舌者评头点足,说东道西后留下的心理阴影吗?他们需要资助,他们值得可怜,可是他们谁愿意拿自己那点可怜的隐私当赌注作抵押?  更为不堪的是,听说在大学,因为贫困生补助名额少之又少,竞争激烈。大学的导员们居然让贫困生申请者在全班登上讲台,演讲,让他们痛述家史,看谁说得痛哭流涕,谁能惹得别的学生留下同情的眼泪,谁的得票就多,谁就更有可能入围贫困生,得到国家资助。据说有的孩子说到悲惨的往事,情不能自已,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还有些学生不忍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好不容易愈合的感情伤疤一次次被揭开,主动放弃申请,宁可受点穷,也不接受忍受屈辱换来的资助。  贫困生公示,能不能给学生留点尊严?有各种证件为证据,还需要在备注栏里说那么详细吗?资助不要搞得跟施舍一样,尤其是让受资助者感受到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抒情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