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400字

老巷

400字 六年级 散文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半边天,映红了我,也映红了街边的老巷……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这样不起眼的巷子,已不多见。它只不过插在城市的边缘,却让我被吸引着走近。

一步步,那巷口近了,更近了。终于,我来到它的前面,细细打量着。那是一条多么古老的巷子啊,墙壁上贴着的无数野广告,都已卷曲、泛黄,脆得一碰就会脱落。巷子的夹墙也有些松动,不过还算坚固。岁月的侵蚀还没有让它消逝,它依旧顽强地立着。

走进巷子里,才感觉它的道路很窄,只能有两三个人侧身而行。这么狭小的巷子,也是极少的吧?但是,即使它如此窄小,人们还是没有太忘却。因为我看见,在横七竖八的野广告中,埋着一块蓝色都快褪了的铁牌:北石巷。“北石巷?”我疑惑地读着,感到很疑惑,却很温暖。

这条老巷很长,很长。还有许多交叉的路径,不知会通向哪里。在老巷的尽头,还有一栋矮小的居民楼。它只有四层,石头阶梯都摇摇欲坠,一定有个四五十年的历史了。铁扶手早已生了锈,一块块锈斑铺在上面。

那些小路通向哪儿呢?我没有继续走。因为我明白:这条被余晖映得发红、埋在人们记忆底层的巷子,会通往文明与怀念的时代。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鹏辉小学六年级:黄心语(紫纱灵舞)

味道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自从它搬走以后,便越来越怀念它的味道。   

它位于新华书店的后面,它很简陋,虽然生意红火却始终没有像样的店面,它由几块红布蓝布拼搭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尚可避风的阵地。印象里,无论刮风下雨,那里总是有数不清的人。喜欢一走进它就扑面而来的热腾腾的气,喜欢看它的老板用高超的技艺把锅子在火苗上翻转里面的食物跳来跳去,喜欢坐在一个四方小桌旁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热气腾腾的食物上桌。如果我的童年生活非要用几个熟悉的场景来概括的话,那么毋庸置疑,这家街边夜宵店就是其中之一。   

我最爱的是这里面的米线,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再迟到过比这里更好吃的米线。现在外面卖的米线,无论是街边小摊或是饭店,都像欠了火候,太嫩、太水。而这里的米线却是有一种劲道。我从不喜欢吃辣,也不喜欢在菜里放辣,但是吃这米线的时候必得放辣,它的辣并不同于一般菜里的辣,辣到嘴巴发麻却依然眷恋这种味道。吃米线时,必得拿一只碗,里面倒满滚烫的水,再用一勺子舀一些米线发在水里浸泡片刻再捞出来吃,此时的米线已没有那么辣了,但还是存留了一些必要的辣味。到最后那碗水里已全是辣,再浸泡反而是辣上添辣了。   

那时一碗满满的米线是四元。   

那时的我还在幼儿园,母亲在联华超市的书店上班,我常跟随她一直到十点下班,这时几个熟悉的人常会聚在一起在新华书店后面的夜宵摊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粉丝或是米线才回家去。后来母亲换了工作,与那里也越来越远,便很少再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它,一连晚上去了好多次都不见小吃摊。听说因为生意太好,老板买了店面专门经营,可是后来我随着他们所说的地方去找却没有见到当初那个厨艺高超的老板。他们说,就是那儿了,只是换人了。换人了,味道也换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幼儿园时光。因为母亲工作的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书,当时极为流行的《阿衰》我也时常看,说起来那是我时至今日唯一从头至尾看过的漫画。那时的联华超市很大,是长兴数一数二的大超市,顾客也很多,时常能遇见当时的幼儿园同学、老师或者熟悉的人。那时最好的玩伴就是徐舒宁了,一起寻找秘密通道的往事至今还被当时母亲的同事记得并以之取笑我,外加感慨时光易逝。的确,时光太容易流逝了,尽管依旧像个小孩,但岁月毕竟也在我的身上留下了踪迹。   

我在实验幼儿园度过了我的三年,说起幼儿园,至今印象犹深,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把记忆用在不该用的地方。我记得吴沁怡和姜帅的关系很棒,姜帅后来还留级了;我记得邵欣怡总是被打扮得很漂亮像骄傲的小公主;我记得那时的丁淼总是被黑;我记得那时我最好的朋友是陆非凡我们曾在一起学习电子琴……虽然幼儿园离联华超市只有几米之远,但也会遇到母亲无法接我的情况,那时便会被送去就在实验幼儿园大门旁的姑婆家。时至今日,姑婆都是我最佩服的人,她的善良、好学、热情永远是我童年记忆里所学习到的宝贵的东西,只是2010年的夏天,她与世长辞了,和我的童年一样,只能怀念。住在姑婆家旁边的是我的幼儿园同学陆思远,她和我玩得很好,只是后来她转学了,她走的那天,夏宇航将她高高的抱起。有时候走小路时,会路过陈丰同学儿时居住的宅子,我想那么多年了,他应当早就搬走了,就算没有搬走我一定也不认得他了。以上的这许多人,随着时光,或是忘了我,或是我记不得他们的模样,总之是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因为晚间补课,常独自一人穿行金陵中路回家,在这条长兴最热闹的大街上,新开了很多精致的店,以我的消费水平,最多偶尔消费一下。在这些和当年的夜宵摊一样热闹的精心装潢过的小店里我却感受不到当初那份自然,温暖。就像现在的很多的人都追捧《小时代》一类的书籍,我自认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它们于我而言似乎就是天空,相比之下,我宁愿去关注“接地气”的作品,了解这片大地上的故事。长兴这座小城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路边的烧烤摊、夜宵摊越来越多,夜晚也越来越热闹。我去过很多很多卖米线的地方,却始终找到当年的味道。   

今晚在新华书店前的夜宵摊买了一份米线,七元。比那时四元的米线多了鸡蛋,少了肉。   

如果你问我,时光是怎么流逝的。我除了回答你看形体的变化外,我还会告诉你,看看物价,你会觉得这个时代正在高速地前进,如果我们不奋斗,时光依旧会在我们的形体上留下踪迹,只是我们会被时代落下。   

梁实秋先生有本文集,叫做《雅舍谈吃》,里面介绍了种种食物,每一种都有独到的体验。我想,这是岁月和时光赋予了他这种体验。我还未有梁先生的见闻,此时以吃来怀念岁月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毕竟也是一个任时光在身体上走了十七年的人,再少也还是有回忆的。   

不知是因为怀念米线的味道所以怀念起了童年,还是因为怀念童年的味道所以怀念起了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4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