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450字

挑战

450字 六年级 叙事

生活中没有跃不过去的坎,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困难了……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黄山游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等啊等啊等,终于等到了哪一天。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去爬黄山,我们去的景点十分多,有光明顶、始信峰、鲫鱼背、莲花峰……

我们首先去始信峰观看云海,始信峰处于悬崖地带,山势十分陡峭很不好走,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它,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沿着石阶走上去,当我到达山顶时,我开心极了,我终于理解了“先苦后甜”的意思。我再向东北方向看去,有一只猴子坐在石头上观看云海,这便是“猴子观海”。站在山峰上,一阵凉风吹来,浑身凉丝丝的,惬意极了。继续走,我们来到了鲫鱼背。

这可是一道险路,你如果翻越过去了,你就是好样的。这儿的山路、石阶和路面几乎和地面形成90°角,真让人胆战心惊。我的心跳在加快,有些害怕了。不行一定要坚强,不能因为这一点小困难而畏惧、退缩,战胜它!我鼓足勇气,走了上去,虽说脚还是哆嗦个不停,但我就想“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下去,不一会儿便到达了山顶,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我胜利了!!”

是啊,面对困难,只要我们不畏惧、不退缩,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挑战困难,为自己打气,我坚信,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家乡的春节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景

【篇一: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平安。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篇二:家乡的春节】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农村的春节真热闹。

【篇三:家乡的春节作文】

按照老家的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都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鹅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蒸大馍、蒸枣山、爆米花、炸鱼、炸鸡、炸丸子……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还有的人家在门口挂上大红灯笼。每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看“央视春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讲吉利话祝贺,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小孩给老人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男人们带着儿孙去给祖先上坟、拜年。吃罢饭,全家人在一起打牌娱乐,直到中午。当然还有的人走“干亲”,吃喝一直到晚上。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因为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说是“抢财”。正月初七是做生意开门大吉的好日子,到了上午,各家店铺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烟花,预示着开门大吉、生意兴隆。正月十五逛庙会,这天晚上,人们放烟花,放孔明灯,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

【篇四:家乡的春节】

一阵阵喜庆的爆竹声又迎来了我们欺盼已久的春节,孩子们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张开双臂拥抱春天,欢度春节。

三十早晨,我迫不及待地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扎起俏皮的马尾辫;抹上粉嘟嘟的小脸蛋;装满一兜兜糖果,来到户外尽情嬉戏。家中的大人们可就忙了,有的准备年饭;有的贴春联;有的挂灯笼;还有的打扫房间……欢歌笑语飞出窗外,到处洋溢着和谐吉祥的气氛。

在不知不觉间已夕阳西下。这时,亲朋好友都已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非常丰富,一碗碗肉丸代表团团圆圆,一条条鲤鱼象征年年有余,一声声祝福寄托美好心愿

【篇七:家乡的春节】

在我们这里,进了腊月,就有很多人陆陆续续地从外地赶回来过春节。从腊月二十开始,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整条大街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时候,一些小孩子就开始买鞭炮了,随着“砰砰”的鞭炮声,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九。这天,许多人早已在自家的门上贴好了门神和年画,以求来年幸福安康。照大人的说法,这天是春节前的一次彩排。天一擦黑,就会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我却因胆小只能在别人燃放爆竹时,蹲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虽然如此,我也和他们一样快乐,因为新年已经在我们小孩心中拉开了序幕。

腊月三十到了,人们一大早就匆匆吃了早饭,顾不上休息,女人们便又开始准备丰盛的大餐——团圆饭,整条大街弥漫着酒肉的香味。男人们便带上孩子去祭拜过世的亲人。下午,红红的灯笼挂起来了,红红的对联贴起来了,到处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着火锅,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吃过晚饭,大人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小孩却顾不上这些,拿上自己买的烟花和爆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晚上十二时了,除夕的另一个高潮到了,鞭炮声、烟花声此起彼伏,把整条大街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初一早上,当你一觉醒来往外看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凌乱地躺在大街上。各家店铺在这时已经关门了,人们忙着去亲戚家拜年或在家中接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走亲访友的拜年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一眨眼,元宵节到了,本该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但在我们这儿却显得特别冷清,人们随便准备几个菜(当然酒肉是少不了的)吃了便是。因为大人们已经上班了,我们小孩也要忙着上学。

正月十六,到了残灯末庙,春节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也都忙活去了,整条大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篇八:家乡的春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左右就开始了。那个忙碌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和粉拧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糖果,饼干。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个各种玩意儿——口琴,风筝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年糕。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贴好后人们要祭祖。饭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要领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铺户上看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二,大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着为“老爷”准备饭菜,“老爷”游门是家乡年的重点。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节的尾声,春节使我们又增长了一岁,更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春节使这个慈祥的祖国母亲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