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月情650字

诗酒月情

650字 高一 散文

诗是他的魂魄,酒是他的寄托,月是他的作为珍上中国人 我们永远,酒入豪畅,三分啸成剑气,七分化为月光,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李白,那个以酒为诗如仙的男子,那个星辰般永恒的灵魂。

不屑世俗,他自信一腔才气,终进入翰林院中,他是有雄心壮志与自信心的,他仰天大笑:“我本楚狂人,风歌照孔丘”

但,命运捉弄啊!原本忠心报国,满腔壮志,却只落得为皇帝研墨作乐。他痛苦,什么高官厚碌,什么皇权宠幸,本只想士为知己者死,却高山流水,难遇知音。

于是,以酒为诗,他高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他是鄙视权贵的,面对诱惑,他嗤之以鼻,于是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爷是酒中仙。于是,他让高力士脱鞋,杨贵妃研墨,一曲《清平调》动人心肠,可谁明白,他的心在流血,夜来舞剑,月如水,夜未央,剑影绰绰,酒意醺醺,他大啸:“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报国无门,昏臣当道,他毅然离开了那个给他希望而又让他失望的地方。“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中,他升华了灵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叹其壮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他咏而空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不惧不畏向上追求,早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所以,他大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是浪漫的,他把秀丽山河化在灵魂中了,李白是幸福的,他有桃花流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

但,李白又何其不幸,知音太少,唯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乡心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

于是,李白,这来自草原的雄鹰,他将他对祖国的满腔赤诚,将他对山川的赞美,对着浓烈的酒,蘸着如水的月,和着赤烈的情,挥毫天地间,抒写壮丽的诗篇。

于是,站在盛唐中心的,不是帝王将相,不是美女王妃,而是他李白,因他赤诚,因他浪漫,因他无悔的人生。

诗酒趁年华

1200字 初二 应用文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句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

滚滚长江东逝水,山岸陡峭,直指云霄。汹涌的骇浪向江岸拥去,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一个布衣男子立于小舟中,望着如画江山,恍惚中也似乎入了那幅历史的画卷中。

三国,硝烟四起。周瑜身为东吴都督,年少成名。初娶小乔,雄姿英发。赤壁一战,他羽扇纶巾,谈笑自若地指挥着千万水师,抗御强敌,使对方万艘舳舻,化为灰烬。

《三国演义》一书着实“害人不浅”,许多人认为周瑜是个才高八斗却心胸狭隘的人。其实不然,公瑾是个宽容待人的君子,后人亦循着周郎风范,才开出魏晋风流。否则,一个狭隘之人,如何能让本是人上人的子瞻都望尘莫及?

思绪回来,苏轼又陷入了迷惘。他在朝中受到排挤,谪居黄州。宋廷萎靡慵懦,他多渴望如周瑜一般,忠心报国!然而现实残酷,他只能自叹“人生如梦”。

此词一出,一扫词坛缠绵之风,成为千古绝唱。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

突然骤雨,闷闷不乐,望着窗外阴霾,眸中却倒映出了932年前的一天……

林间小路突降大雨,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心情,支离破碎。众人狼狈不堪地躲雨,可独一位男子从容淡定,他耳边传来穿林打叶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不妨他且吟且啸,徐步向前,竹杖芒鞋,轻快无比。

不久,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雨后,风携尘香,轻盈卷过。他回首,所经之处,再无萧瑟风雨。阵风骤雨后,一切都那么平静,轻松。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当时被贬,官途坎坷,未来一片迷茫。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丧命。但他,却且行且歌,就像不曾苦难。放眼今日,多少人因一点点挫折便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最终放弃。若这些人可以用心领略苏轼豁达,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怨、看不开,而是会有更多的乐观?也许,苏词中的乐观向上,便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好的馈赠。

窗外,雨已停了。一丝丝的闲云,飘泊在蓝天,天空晴好。

初见此词,心中暗忖似是东坡风骨。果然,是他。

唯他,才会一切苦难后,仍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

夜深。

苏子倚在窗边,眸底流转着怅惘。今日,是亡妻王弗的忌日。她走了,该有十年了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光阴弹指而过,而他也有了续弦。只是,在月朗风清之夜,她的音容、笑貌却仍会蓦然浮现在脑中,让他,措不及防,泪流满面。

亡妻葬于眉山故里,而自己却谪守山东,遥远、孤独。十年,他早已不复从前,鬓染尘霜,纵使与她相逢,也应不识。

夜发幽梦。

他忽见妻子在小轩窗边梳妆。他挣扎向前,有千言万语欲告之,然而到口,却无从说起,只能泪流千言。

梦醒。梦境迷离,但对亡妻的思念却不可遏制地袭来。那长满小松林的短岗上,亡妻定会在另一个世界,年复一年,拼尽全力地,相思。

世人皆曰东坡豪迈。只是在那字里行间的柔情,又有几人知晓?

家家争唱东坡词,苏子心事几人知?

苏轼虽也有姬妾,但不妨他对妻子情深。她死后,他在她坟头,植下三万株青苗。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几人像苏轼那样,对感情始终如一?就算是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亦是始乱终弃之人。甚至,在人心浮躁的当今,也很少能有人对一份感情不离不弃,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友情。我们应当向东坡学的,不只是胸怀大志、乐观豁达,更有赤子之心。

苏轼以诗入词,豁达之中,几分淡雅。一句话最可描述他——从不背叛感觉。

这就是他。

我似乎看到,几百年前,一个朗目疏眉的男子,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