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忧1200字以上

黄河之忧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母亲河浑浊了,素来以碧水丹山闻名于天下的武夷山生态透支了,它正在经历着痛苦的折磨。以往我们在诗文中能够感受到的青的山还在,碧的水却没有了,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已面目全非。特别是距离景区仅十五公里的武夷山市区穿城而过的?河竟是污水泛滥,到处漂浮着令任恶心的垃圾。看着身染重病的地球,看着这个很受伤的环境,我们现在不能仅仅是一名旁观者,更应该做一名行动者,保护家园要靠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大自然赐予武夷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可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生态环境面临退化的威胁!俗话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近年来,大批采沙石者在?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采挖活动,使得河床遭受重创河水流动渐缓,造成原来东流的春水成了死水,使武夷山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周围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淡薄,河周留下的大量生活垃圾也给?河污染致命的一击!虽然武夷山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其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河如今存在“生态赤字”,其实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河水的污染问题,整个环境生物链已成为一个不能自我维系的系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经公布了一本名为《一颗星球、云集众生》的卫星图片集,这份图片集显示了30年来地球表面的剧烈变迁,以此呼吁世界各国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然而,面对那么多对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保护的武夷山环境日遭腐蚀熟视无睹的人们,心痛之余我们竟无言以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清澈的溪水是武夷山的灵魂。我很担心,一个市区的水资源令人如此担忧,那么,闻名于天下的九曲溪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山绕水,水贯山行,溪水晶莹;还能给人们曲曲含意趣,弯弯有奇景吗?也许山不高依然有高山之气魄,但水不深就恐怕不一定有焦水景之大成了!

抬头能看景,俯首可观污水,侧耳听到小溪哭声,伸手能触垃圾之日为期不远了!这恐怕是所有武夷山子民都不愿意看到的!!

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我们的母亲河——沱江河正在慢慢地恶化。知道吗?那年我们的母亲河上游的一家工厂放了许多有毒的污水,倒致我们二十多天没喝到沱江河的水,是政府让消防车从外面拉回来的水。当时接水的人啊!那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内江的各个矿泉水商店当天就被抢够一空。由此,我知道了水对人的重要性。知道非洲吧!那里的水才是严重缺乏。每天,一家人只有五斤的数量,这五斤水包括了煮饭、喂牲口、洗澡、洗脸……

听了上面的紧急缺水“通知”快快行动起来吧!每逢每年的植树节,带上树苗、铲子、水桶去野外植下一棵“绿色的爱心”我相信,全世界的人,只要每人植一棵树,每年的水土流失就会大大减少。

知道吗?我国为了防止北京再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在新疆,宁夏等多个沙漠化地区都种上了一“层”绿色的“防沙墙”。自从种了这“层”防沙墙以后,北京的风沙气候有了大大的减少。

保护水资源首先要节约用水,让我们一起开始节约用水。把洗了菜的水用去浇花,把淘米水用来洗脸,别以为这样很好笑,淘米水里面含有许多营养哦。这样就可以“一水两用”。

以前,长江的中、下游条件非常好,生活着我国的珍惜动物——白鳍豚,可是现在,由于水的严重污染,白鳍豚面临着绝种的危机。记得有一次,爷爷在河边的鱼商小贩买了一条大鲤鱼回来,我看着那条肥肥的鲤鱼就垂涎欲滴,没想到,上了餐桌的美味……。我吃了一口,难吃极了,我以前吃过爷爷做的鱼,很好吃的,可是现在………我明白了,由于河水的严重污染,鱼、虾的肉质全变了。小时候看见河边有许多小朋友在游泳,渔民在河里捕鱼,一艘艘挖沙船排成“一”字形在河里穿梭,挖鹅卵石、河沙。现在,那繁荣的景象看不到了

,只看到了河面上的一个个飘浮的白色塑料口袋和一只只死鱼、死虾,并飘来一股恶臭。而且沱江河的宽度以每年1至2米的速度后退。

面临着沱江河的“变异”大家还无动于忠吗?

黄河冬韵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她从遥远的秦皇汉武时期一路奔腾而来,她见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也亲眼目睹了朝代更替的没落,她与时间结伴同行,却一如既往的哺育着自己至亲儿女。她因为儿女的行为发过脾气,而后却以肥沃且富有生命力的泥土作为安慰礼物。浩荡五千年,她终究以一袭黄色书写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她,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梁山,已是初冬时节。万物隐藏起锐气,只把一抹单调留给萧瑟的冬季。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的侵袭着北方干裂的大地,枯黄的树叶也在一片恋恋不舍之中寿终正寝。突然很想去黄河边漫步,在这个寒冷异常的日子里,怀着一种念念不忘之情,再去瞻仰一下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到底是如何在寒冬里倔强的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阳光明媚的午后,寂静占领了黄河大堤。初冬的黄河刚刚进入结冰期,有些地方还没有被冰层覆盖,阳光下反射着点点波光。于是黄河俨然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冰层夹杂着枯草,一部分是透明黄玉般的黄河水。沿着长长河岸,迎着阵阵凉风,走在结实河沙上,听到河水轻轻拍打岸边的温柔声响,就像母亲呼唤倦归的孩子;任凭河上的风呼呼吹着,就像母亲的手在梳理着孩子的黑发;偶尔也会听到冰层破裂的声音,好像顽皮的孩子鲁莽的闯入了未知的世界,手忙脚乱之下跌倒在地上。

汹涌的寒风加紧了攻势,一波一波的向着波光粼粼的河水袭来,河面被这突如其来的寒风吹得皱起了眉头,河心深处,河水顿时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微微的,仿佛点缀着少女羞怯的脸庞,愁绪交织在眉宇之间,温柔曼妙。河岸边已经被白白的冰层覆盖,远远望去,好似一幅锦缎,从远方的远方一直铺到我脚下,那斜铺在冰面上的冰渣,似绽放在锦缎上的年轮,一圈一圈延伸到远方,最后和地平线交织在一起消失于天际。

黄河岸边的枯草丛里,不时飞出成群的野鸟,互相嬉戏着,然后打个转,朝着固定的方向疾驰而去。遥想初秋时节,黄河似乎是被红草包围住的,那红是崎岖的,有高有矮,像一波红浪似的跌岩起伏。而如今,再往远处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枯黄还是枯黄。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枯黄里偶尔还夹杂着几点新绿,新绿又夹着深绿。这是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在稀罕的小块陆地上开垦出的黄土地,成片的麦苗正茁壮的成长。

行走在平坦的黄河大堤上,脚下是如我肤色一般的黄,突然想起了旧时的许多习俗,那些陪伴着每一个梁山人的陈年旧事,如今竟明镜般清晰透彻起来。一种历史的久违感涌上心头,不知不觉热血沸腾了整个身体,眼眶也莫名的湿润了起来。

由于黄河沿岸的平原由黄河冲积土冲积而成,粘性很大,因此种麦时翻起的垡子地里土坷垃又硬又大,不用木榔头砸碎,根本没法下种。因此,每张犁、耙的后面,都会有老人、妇女、儿童举着榔头跟着砸坷垃,这成了梁山泊一带独具特色的一道景观。有一首儿歌形象生动的反应了这一习俗:收完豆,搂完叶,犁起地来晾半月,地里成了坷垃窝,东洼里,坷垃多,枣木榔头砸成沫,西洼里,坷垃硬,枣木榔头砸不动,北洼里,坷垃大,榆木榔头砸十下,南洼里,坷垃软,榔头一砸成个扁,东西南北都砸遍,磨得俺趼子连成片。成了片,俺不怨,为的是明年吃白面。

小时候,特别是冬季里,喜欢追着村里的盲人跑来跑去,因为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唱瞎腔。瞎腔是乡村的瞎子艺人演唱艺术的泛称,他们演唱的形式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坠子书、杨琴、莲花落等,但乡村的观众却懒得分那么清,见是瞎子演唱,便统称为瞎腔。瞎腔以说唱传统的“说唐”、“三国”、“水浒”、“大八义”、“小八义”为主。每到冬季,艺人们从外地赶回家,在辽阔的黄河岸边支起棚子,为家乡人民送上精彩的曲目,而这也成为了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次唱瞎腔前他们总会把一顶帽子放在面前,而村里人每每毫不吝啬的往里面投个几毛线,或者用油纸包好几个玉米面窝窝头放在里面。“跑江湖的都不容易”,老人们总是这样告诉我们,而这些话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我,直到现在,每次看到有街头艺人表演节目,不管看不看,还是会不由自主的走上前,双手恭敬的递上几元钱。

就在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几近不能自拔之时,几声羊叫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抬头望见岸边绿油油的麦地里点缀着零星洁白,牧羊人正挥舞着长鞭驱赶着羊群。家里养羊多年,我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梁山特有的优良品种—小尾寒羊。提到小尾寒羊,就不得不说一说闻名全国的梁山斗羊大赛。一入腊月,民间的斗羊活动便异常活跃起来。地点多选在开阔的黄河岸边或村内平坦的大街上,羊主们将羝羊牵到一起,先让它们互相对视、骚扰片刻,使其产生一种敌意;如果敌意产生较慢,主人还要抓住羊角,向对方的羊体上碰打几下,这样三碰两碰,很快就会惹怒对方的羊,使其产生强烈的斗性。此时,两只羊便怒目而视,继而拉开决斗架势,共同后退数米,然后向着对方猛烈冲击。围观的群众也自觉地给羊闪开决斗的场地。当两只羊抵中时,那螺旋形羊角的撞击足可产生800公斤力量,似劈木声响,人们仿佛感到脚下的地皮都被震动了,胆小的观众还会在羊撞击的一刹那,不自觉地一捂耳、一闭眼呢!

有时羊的主人为了使自己的羊取胜,也往往为羊助力,一手扶羊肩,一手拍羊腚,高喝一声“上”,羊便死命地前冲。此阶段的决斗往往相当惨烈——有的羊抵得角根部冒血,有的将面部的皮擦掉,甚至有的抵成半死。只有当一方无力再抵时,决斗方才结束。而羝羊双方的主人,不论是赢家还是输者,都会以放松的心情抚摸着自己心爱的羊,慢慢将其牵到一旁,让其好好休息,并以好食好料精心饲养数日。

当我从翻飞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夕阳已经为冰层涂上了胭脂粉,河面上也仿佛镀了一层金,粼粼的,犹如上面浮满了黄叶。令我魂牵梦绕的黄河,终究没有让我失望,借着大自然的魅力,在初冬的午后为我上了一堂名叫“家乡”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