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二)受苦的滋味300字

军训(二)受苦的滋味

300字 初一 叙事

军训的第一天,累,苦,饿,渴……而第二天的军训,更累,更苦,更饿,更渴……

“立正,稍息,向左看齐……”威风凛凛的教官在操场上又一次的指挥着我们。他向我们说:“站军姿,如果谁干说话的话或作其他动作就在我面前坐蹲姿。”辣辣的阳光,万里无云的天空,打伞行走的人们,饥渴难忍的我们……肚子“咕咕”的疯狂乱叫;嘴唇干燥而饥渴;心里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痛苦煎熬着。之所以今天更难受,是因为找不到那兴致勃勃的风;是因为找不到那漫步散心的云;是因为找不到那玩弄时间的调皮的捣蛋鬼……每个人,无精打采,炎热、口渴、饥饿如一支支利箭般刺入我那幼小的心,但我们只能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我们那灰暗的心才能有光明;只有坚持,我们就能一路砍荆棘越峻岭;只有坚持,那胜利的花朵才属于你……

今天的滋味,只是苦呀!不过,那短暂的痛苦,将成为你心中永不退色的回忆……

《愚公移山》读后感

650字 初一 读后感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移山的事情,这个老人就是愚公。传说愚公因为觉得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碍于出行,所以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搬走。于是他就开始一筐筐地从山上挑土,不但是他们自己家,许多其他的人也过来帮忙。这时,黄河边住着的一个叫智叟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嘲笑他们:“你看,你们这不是白费力吗?这山那么大,人移得走吗?”但是愚公没有听智叟的话。最后,他们终于清除了那两座大山。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前,这次考试我决定不要妈妈的帮助,并且暗暗地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从此,我便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虽有决心,但是复习也还是很辛苦的。有时在深夜的灯光下捧一本习题,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面对几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时读者、背诵着英语课文,直到深夜……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此时,我心里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块一般,舒服极了。那种欢欣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我们都一起来学习愚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