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鲁迅爷爷200字

周树人——鲁迅爷爷

200字 初一 散文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这一句你怎么理解呢?读到这里你先问一下自己再看下文吧!

这是我第一次喝咖啡的时候想起的,那一星期,课文总是背不上,总要下点决心背吧,我便买了咖啡,决定熬夜苦读,喝了喝,好苦啊,我突然想,我用了那么长时间喝咖啡,还不如趁这个时间背书呢,何必要自己那么晚睡觉呢,鲁迅先生是不是想:别人表面要熬夜苦读,在那儿喝咖啡,他却在学习,把喝咖啡的时间省了下来,多睡一点觉,第二天有精神。

鲁迅爷爷是否这样想过呢?

不屈之魂

1200字 初一 散文

我宁肯想象,那一定是一个秋雨连绵,秋风萧瑟的季节,伴随着李陵屈膝的还有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屈的灵魂:司马迁。 

其实,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秉公直书,汉武帝的随口一问想来并没有希望什么答案,作为史官,他甚至只需一笑了之,然后埋头写自己的史书就是,但是,他没有沉默,在满朝文武都飞快地审时度势对李陵展开落井下石的强大攻势时,他却毫无心机地说了句皇上并不爱听的话,而这样的话,平日里他一定也没有少说,但这次,揭的却是顶头上司的疮疤,提的恰恰是不开的那一壶!于是,刚刚还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伴驾,现在,冰冷沉重的镣铐,阴冷潮湿的天牢,恍然是浮生一梦,一切,皆因为祸从口出。 

史官世家出身的司马迁从父亲身上秉承了史官的耿直和敏锐,丰富的阅历让他能够从事情的表象快速的辨别实质,并以独树一帜的视角挖掘事件的价值,这是史官的看家本领,但是,拿来运用到官场却未必是件好事,世间的美丑到盖棺定论时往往和它先前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人们往往不原意在生前就听到身后的评价,更何况是并不那么顺耳的话呢?汉武帝任用李陵本就是一派私心想讨美人一笑,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至少也要找个台阶好就坡下驴,偏偏你司马迁说这个台阶是个英雄,得当功臣供着,那你让上司抬起的脚放哪里去?只好踩你身上了。荒凉萧瑟的秋风,呜呜咽咽悲叹着英雄末路,李陵在塞外经受着痛苦的煎熬,他并不知道,因为他,一个作为男人的司马迁即将死去,一个空前绝后的史学家就要诞生。 

跟所有饱读诗书的文人一样,司马迁几乎一贫如洗,当了许多年的国家公务员,并没有为他带来万贯家私,在生死关头,他居然救不了自己。在铁窗前,他有没有为自己赤贫的经济状况而懊悔?没有,在他心里,不能用金钱自救并不是意味着无能,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他有没有想过死亡?有,他甚至对死亡充满向往,死,是一种更好更容易的解脱,李陵没有死,他用自己的屈膝换来了数百条鲜活的生命。在统治者看来那些关隘的得失似乎无足轻重,但对于那些将士们而言,一战决定死生,决定的是一家妻儿老小的命运!一个将门之后,就应该横戈铁马战斗到死,这固然是军人无上的荣光,可是,数千将士就将跟随自己尸骨无存,而他们背后,是无数个眼泪汪汪的亲人在盼着他们归来啊!李陵的选择没有错! 

司马迁懂得李陵,司马迁也懂得百姓,他看得透汉武帝的如意算盘,也对满朝唯唯诺诺的文武大臣了若指掌,他知道自己为李陵辩护必死无疑,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非说不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身为大丈夫,就应该仗义执言!言了就不怕后果!自古以来,所有的忠臣,武死战,文死谏,既然入朝为官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不能或不敢向皇帝进言,自己进宫干什么? 

抬头再看窗外,风定云清,雾消雨霁,一轮皓月高悬在碧空,司马迁紧锁的眉宇渐渐平复,他焦灼痛苦的目光渐复澄明镇定,超越生死之后,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还记得,就在这样一个云白风清的夜晚,父亲临终的殷殷嘱托。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将那部还原历史的书著成,否则,很多事实将无人知晓。 

数千年以后,在灯下手捧《史记》品读,恍然看见一个长髯清瘦的老人,在以悲天悯人的语调缓缓讲述着历史,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荣辱得失,忠良佞臣,帝王才子,风流佳人……浩浩荡荡的历史全都倾泻而出,而司马迁,就在历史的枝头,神色安详目光纯净地拈花微笑,任人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