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1000字

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1000字 初一 应用文

王帅康是一名十一岁的少年,他个头有一米七五那么高,身材清廋的过分。那般廋弱的肩膀,却生生承担了一个家的重任。

在2009年前,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在乡政府上班,家人和乐父母疼爱,有着平凡家庭所有的温馨美好。他自小便是个独立的孩子,三岁便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童真的笑容。而在2009年的秋天,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历经两次大手术都无力回天,最终撒手人寰;他的母亲抛弃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改嫁,远走他乡;奶奶因为受不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也进了医院,医生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最终,狂妄的灾祸使得这原本美满的五口之家支离破碎。

更令人悲伤的是,他还患上了遗传性的马凡氏综合征,不仅身高不可控制的生长,还伴有着心脏病和视力的低下,这给他的生活造成了更多的困难。他在日常生活中不舍得花钱,还常常捡塑料瓶补贴家用,而这简单的捡瓶子的动作对他来说更加难,他用有些滑稽但更令人心酸的语气说:“我以为是个瓶子呢,走近一看,不是个瓶啊。”屏幕下的我仔细的看着他,他的脸上蒙了一层灰,显得脏兮兮的,还在对自己眼睛不好看不清瓶子而自嘲,他走路时总是微微驼着背,衣服上似乎也洗了很多遍,颜色褪去,唯独留下了他诚挚如金子般的心灵。

身边同龄人的父母都处于中年以下,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似乎无可避免的达到了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兄弟姐妹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我曾好奇的问过他们,在前所未有地爱意里浸泡着,是不是特别幸福,可他们有的抿抿嘴唇不说话,有的认真的对我说,我真没觉得有人多爱我。

我不得不说不惊讶,可仔细想想,有时的我,似乎也是这样的。

从我们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是,便被无微不至的关怀围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可一个不懂爱的人,自然不会懂什么是孝,可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只能溺死在父母的爱河里。

有一天妈妈在上班时特地打电话嘲笑我,说在手机里找到一张我小时候特别丑的照片,我在她回到家时急急抢过她的手机想删掉那张照片,却不经意发现相册的名字是“我的宝贝”,我急忙转过身去背对着她,眼眶在感性的支配下渐渐涌上酸楚,却又那么自信直接的相信了,其实我就是她的宝贝,在她从不直接只在细节上展现的爱中。

我总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和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在童年时给予我遮蔽,却无法再提供新的风景,我急于寻找自己的价值,规划自己的梦,却忘了第一个认识我的,是我的父母。

趁着老树虬髯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我想回家抱抱我的爸爸妈妈,兑现生命给予我慷慨的允诺。

生命深处的泪

1000字 初二 说明文

社会上一向倡导和谐之美。而最大的和谐源于大自然。可是我们都真的为这个世界的和谐做出努力吗?

存在于自然界的那些生灵们,彼此都遵循着规章,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直到我们人类——打破了它们本有的和谐与安宁,大肆的捕捉与猎杀动物,使得这个星球上的物种逐年消逝。拜我们人类所赐,它们的身价一天比一天高,百兽之王被关进牢笼,草原雄风自由之神的千里马被套上马鞍,多么地荒谬与可笑?这就是人类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和谐生活。

记得在暑假读《泪的重量》这篇文章的时候,读到高潮时竟毫无遮拦哭得稀里哗啦。作者将一幅凄楚的画面描写得感人至深:一只老猫即将离开尘世,它的主人对它已厌烦至极,早就在情感上抛弃了它,希望它死在外面。于是,老猫在离开主人的时候,“它只是流下一滴眼泪,然后就悄无声息地走了,走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它没有哀求,唯一的情感表达就是那滴眼泪,它有许多不舍,它有许多牵挂和留恋,可是我们人类的冷漠将这一切都轻轻松松否定了。“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类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类的泪中还含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中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我很喜欢这段话,没有理由,就因为作者尊重那些看似卑微却实同人类一样有着情感的高贵的动物们。“动物有它们自己的情感,它们只给人们留下自己的情爱,然后就含着一滴永远的泪珠向人们告别,而又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的带走。”

有些时候,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一滴泪并不代表什么,无非是一滴透明的液体,蒸干了,就没了。所以,这些人不懂得珍惜,也无法感受到一滴眼泪的重量。

《藏羚羊的跪拜》写了一个老猎人正要捕杀藏羚羊时,藏羚羊向前走了两步,用哀求的眼神望着他,双腿扑通地跪倒在地,流出了眼泪……可是,老猎人还是硬下心肠扣动了扳机。第二天老猎人给藏羚羊开膛破肚时,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从此,老猎人离开了藏北草原。

这篇文章,也使我想起了电影《可可西里》,片中主人翁为了保护藏羚羊,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令我深深折服。可文中的猎人呢?他在藏羚羊跪拜只时,虽然有瞬间的犹豫,但仍然残酷地杀害了那只藏羚羊,他的善良在哪?他的人性在哪?他有想过之间所存在的不和谐吗?

在科莱特的《松鼠》一文结尾,作者这样写道:“正是因为想起皮蒂里基(那只松鼠的名字),想起那些生活在我们中间感到别扭,因而悲伤地隐居起来的其他野生动物,我才常常体会到对‘对人的厌恶’。”

当我听说有人为了一张照片而驱使草原上的马群狂奔时,当我无意间看到有关于人类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的报道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对人的厌恶”。人类猎杀动物,说的明确一点,清晰一点,就是在铲除同类中的异种。很悲哀的想法,可事实铁证如山,我们无从反驳。

生命是平等的,正是因为生命对等,所以世界才显得那么和谐与美丽,动物们的眼泪是生命深处的泪水,如果我们人类继续让它们落泪,那么和谐社会将是一句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应用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