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_450字450字

秋_450字

450字 初三 写景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四季之中,最喜欢不过的便是秋天。而秋天之中,最喜欢的便是深秋。

深秋的天空是灰蓝的,像是垂垂老矣之人的眼睛,浑浊而昏花。深秋的云朵也是灰色的,低低地压着大地,深秋的雨亦是灰的,打在老树的脸上,它阴郁地站着,让身上褐色的苔藓掩盖它的皱纹,秋,你多无情,剥下它们那美丽的外衣,让它们本身站在那里。

只有在枫林里,才能体会到秋的无与伦比的美。每到黄昏时,便喜欢独自一人走在林间小路,欣赏枫叶与暮色之间遥相辉映的美。被雨洗刷过的叶子就如同沾了水红珊瑚,太阳一照,便折射出耀眼的光,火红的叶随风飘零,便好像红蝴蝶翩翩起舞,旋转,最终落下。远处看去,却真好像有火在烧,我的心,便也跟着它一起烧了来。

凛冽的秋风,虽不如寒冬的风那般刺骨,却也带着一股驱不散的凉意。好像吹着吹着,花就谢了,树就枯了,草就黄了,人就老了。它吹散过冬日的寒冷,吹散过春日的疲倦,吹散过夏日的炎热,如今却使世间万物都苍老了。不过,它也只是在抱怨而已,一段时间后便恢复了正常的情绪。

秋,你是这样孤独,这样美,这样哀怨,叫我怎能不爱你?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校初三:许竞元

游岣嵝峰记_1200字

1200字 初三 写景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今天早上一起来,看到窗外阳光格外的灿烂。爸爸妈妈看天气不错,又赶上双休日。于是决定一家人驱车前往岣嵝峰,爬山、看风景,暂离城市的喧嚣。

早就听说岣嵝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现在又是国家森林公园。传说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时经过这里。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修了一座庙,还立了一块碑,后人称为禹王庙和禹王碑。大约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岣嵝峰森林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后面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一条林荫道在树林中弯曲延伸。路边,一两座瓦房隐约可见。树是绿的、路是灰的、房屋是红的、阳光是金色的,多种色彩被岣嵝峰这条特殊的纽带系在一块,交织成了岣嵝峰多姿多彩的夏天。

穿过大门,漫步在林荫道上,才能更深地体会岣嵝峰的神奇。近处,一丛丛的蕨生长在峭壁上,几棵杉树也来凑热闹,不偏不倚地扎根在茂盛的蕨丛中,看起来别有一般趣味。远处,云雾撩绕,如轻细的丝缠绕着群山峻岭,但山的浓绿并不因此而减弱,只是由绿油油转变成了绿蒙蒙,给群山抹上了神秘的一笔。要是有一位风景画家此时来到岣嵝峰,一定能画出一幅传世佳作。

上山的路是那么荫凉,浓密的叶子形成了一道屏障,强烈的阳光挤过树叶,只剩下一小缕光线,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上山的路又是那么宁静,这儿远离城市,没有各种嘈杂无章的生活燥音,只有大山的宓静,我们听到的只有嘶嘶的蝉鸣。

走到一个转弯处,忽然听闻小孩子的阵阵欢笑声。可寻声四望,并不见个人影。正是应了王维所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转过几个弯,一个小型的广场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广场建在一面山坡下,由于没有了树木的庇护,强烈的阳光长驱直入,整个广场在艳阳的高照下,显得格外的敞亮,热浪也毫不犹豫地向我们袭来,让我们猛然回到夏日。此时,山坡下的一个亭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炎热驱使我们几乎是一路小跑地来到亭子前。走近一看,亭子中是一口清凉的水井,水井旁立着“禹王泉”碑。据碑文记载,原来这是一口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挖的泉井。我俯下身,捧起汪泉水,一股透心的清爽凉意瞬间由指间传遍全身,让先前的疲劳和炎热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一泉好水呀!

喝了几口泉水,稍作休息,我们又开始向“禹王碑”进发。又走了大约五分钟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庙前,这便是“禹王庙”。虽说整个庙堂因年旧未修,显得有些破旧,但庙堂正中高大的大禹塑像让我不由心生敬意。“禹王庙”旁便是传说中的“禹王碑”。碑上的文字不是象形文,也不是甲骨文,由于它们每一笔都头重脚轻,形似蝌蚪,后人称之为蝌蚪文。传说碑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原由和过程。站在碑前,看着连大作家郭沫若也仅能辨识几个的古老蝌蚪文,它们仿佛在向我诉说一段段历史。我仿佛看见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见了他带领人民一同疏通河道。看着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大禹就在我们面前。

站在山上,俯视着山下的树木水景,湘江如同一条绿色的腰带,系在群山之腰,散发着无限的生机。山上的树林竹林交错分布,如一潭深不可测的绿水。在这美妙无比的岣嵝峰,看着眼前的风景,追循古人的足迹,实在是心满意足了。

湖南衡阳雁峰区阳市成章实验中学初三:朱展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写景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