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节350字

文化艺术节

350字 初一 记叙文

时光如飞逝,很快,开学已经近三个月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报名参加了西洋乐器合奏《我心永恒》。没想到,没过一级的我,居然被音乐王老师破格录取了!

从那天起,我进入了紧张的乐器训练当中,每天都要占用两节自习课及一节课外活动课来进行彩排,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写完作业还要抽出时间来练习乐器。

忙碌的训练生活让我感到厌烦,甚至还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报名呢?也是存在一些侥幸心理吧,即使报名了也选不上,因为一共有四个萨克斯手,这几个选手分别是八极九级十级,和他们比起来,我应该算是出学入门者吧,但事实却是相反,我被选上了还通过了种种选拔。

我想退缩,可是又有些舍不得,毕竟我这一路走过来,也不容易呀,正在我进退两难的时候,想起了妈妈的话:“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我相信你,你能行!”我再次坚定了信心。

当我站在舞台上时,我明白:坚持就是胜利!

文园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丰利的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这里曾出现过多处私家园林。在这些园林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当属汪家的私家园林—文园。 经过查阅资料与史实,我了解到文园原为康熙年间丰利进士张祚的一座别业,后售于安徽盐商汪氏。汪家历代务商,从事盐船、渔船制造因笃守诚信、经营有方而富甲一方。汪氏第四代后人汪澹庵为营造一所适于子孙读书的地方,于园内辟课子读书堂,经过精心经营,文园初具规模,已流露出些许文化意蕴。而在汪之珩之子汪为霖时,园林文园达至极盛。号称“三五步,走遍江南;六七日,学尽诗书。” 汪为霖在文园之北建“绿净园”一座,供养母黄氏居住,此外,汪为霖不惜重金请来戈裕良,对文园重新设计。戈裕良为文园所建的小山泉阁“尤为天下一绝”。连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在《园林丛谈》、《书带集》中都屡有提及:“小山泉阁溪泉作瀑布状,自上而下曲折三叠,洵画本也,直拟文园中,今南北所存诸园中无此佳例。而由清代著名学者钱咏在《履园丛话》中对文园的记载不难看出,文园的美景文化,曾经让多少诗人墨客流连陶醉。

汪之珩性雅逸,尤喜广交文朋诗友,他与李御、刘文玢、吴合纶、顾駉、黄振号称“文园六子”。著有《文园六子诗》《甲戊春吟》《文园集》。随着文园名声渐盛,外地的文化名人也慕名来到文园,扬州八怪中的黄慎、郑板桥、罗聘等人都曾在文园留下诗画佳作。如:黄慎的《夜游平山图》《王竹楼莓苔小坐图》(现藏上海博物馆)金农的《墨竹图》以及罗聘画赠丰利画家陈嵩的一幅《指画唐人诗意图》(现藏于扬州博物馆),都是具有深厚文化意味的精品。尤其是郑板桥的《板桥自序》与《刘柳村册子》两篇文章,如今都是研究板桥艺术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寻访途中,不止一位老人对我语重心长地说:“经济乃文化之根本,文园是丰利盐业、渔业和商业繁荣的产物。可以这样说,没有发达的盐业和渔业,就没有丰利商业的繁荣,当然也不会有丰利文园。更不会出现一段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啊!”

那么修建文园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文园本身就是丰利历史上的一座文化丰碑。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中国的古典园林总是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注重熔诗画艺术于一体,强调意境的营造,追求景中有情、景中有趣,一座园林往往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言的诗”。文园的建造,不仅倾注了汪氏祖孙三代的心血,寄托着他们的审美追求,也凝聚着当时园林设计人员和无数能工巧匠的才情与智慧。它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典范。其次,以文园为载体,汪氏家族的人员广交各地文化名人,形成了一个“汪氏文化圈”,推动了丰利文化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除了文园,丰利当年还有四处私家园林。这些风格各异的园林,曾经装点着美丽的丰利小镇,也让这里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有人说,假如当年丰利镇的格局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应该比周庄略胜一筹,并且有着更多的人文气息。

然而,历史总会留下一些遗憾,丰利文园后来终于荒废,并最终因战火等原因而荡然无存。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毁之一炬。要说文园里的文化,可以作为遗存的,应该首属汪之珩的《东皋诗存》,那是文园的精神与灵魂所在 。 而从白蒲丹青高手季标绘成的《文园十景图》和《绿净园四景图》我们也能够从图画上感受当年景致美轮美奂,文化蓬勃发展的文园。

所幸的是,希望、文化与历史并未磨灭。随着对张炳林老人为缅怀丰利文化坚持雕刻沙盘事迹的了解,以及前往文园博物馆的参观,知晓了丰利文化的复兴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越发自信地高呼:“丰利文化重现辉煌已经指日可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