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650字

从古到今

650字 高三 议论文

“它是这城市中背景一样的东西。这种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鳞次栉比,挤挤挨挨,它们像大河一样有着无数条支流,又像大树一样枝枝杈杈,数也数不清。它们阡陌纵横,是一张大网。站在最高点,它们全部连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是错落有致的。”

王安忆在她的《长恨歌》的开头,铺陈笔墨地描绘了上海的弄堂,声色各异,肌肤之亲似的感性,琐碎日常的感动,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千变万化。弄堂,是上海的一道风景,是它成长与变迁的记录。

此行去上海,我便是抱着一颗“寻找弄堂”的心去的。本以为会在“新天地”有所收获,各类西式的茶馆,咖啡厅打消了我的念头。偶尔路过一家装饰精美,古朴的礼品店,还未容得我欣慰些许,那些后现代的商品及拙劣的粉饰,令我不由得心里凉了半截,弄堂在哪里?“旧天地”在哪里?

次日瞻仰了鲁迅故居,鲁迅先生晚年便是住在弄堂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鲁迅先生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陪伴他度过这漫漫长夜的,除了他的长烟杆和台灯,就是这幽深寂静的弄堂了。

第三日的朱家角之旅令我至今难以忘记。低矮的房屋,青黛的砖瓦,湿漉的石板,潺潺的流水,巧置的小桥。当然少不了的便是那曲折的弄堂和弄堂里的人家,这里的一切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只有时时从身边走过的游客提醒我,你是在21世纪。朱家角虽为旅游景点,可镇里却还住着许多人家,过着一如既往的平淡的日子。来这里的游客都不忍心打破这一份宁静,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守护这最后一份古老的美好。

临走时,在一户住家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倚着门槛剥豌豆。人们络绎不绝地从她面前走过,她却“熟视无睹”,只盯着那些青脆的豆子,偶尔抬起头来,那双眸子里流露出来的是无暇的天真与美好。

弄堂渐渐远去,弄堂的新生活还在继续。

万丈高楼平地起——读《画蛋》有感

800字 初一 应用文

达·芬奇这一名字,我很熟悉,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曾经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不朽的名作。可是,只有当我读了《画蛋》一文后,才了解到这位艺术大师的绘画生涯是从画蛋开始的。

粗一看,画蛋和创作《最后的晚餐》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谁都可以提起笔来画上一个圆不溜秋的蛋,形状和真蛋似乎也差不离。但芬奇的老师,名画家佛罗基奥却别具眼光,他对达·芬奇的第一次训练,就是画蛋。佛罗基奥曾告诫芬奇说:不要以为画蛋是容易的事,要真正在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他还说:反复练习画蛋,就是训练自己做到手眼一致,以后不论画什么就都得心应手了。

佛罗基奥的教诲和达·芬奇以后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迪:万丈高楼平地起。

不是吗?如果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巴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会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在表演艺术上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句话,他们都曾经“画过蛋”,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读了《画蛋》后,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琵琶老师。当初,我刚开始跟着老师学琴的时候,曾对那无休止的基本练习十分头痛,当我抱着琴,依次伸出右手的五根手指练习轮指的时候,被那单调的“咚咚咚”的声音搞得昏昏欲睡;而一弹曲子,我的劲头就上来了,三下两下,就把曲子学会了。可是当我完整地演奏一首曲子时,由于基本功不过关,噪杂的声音很大,不说别人不爱听,有时连自己听了都会怒从心头起。老师针对我不认真练基本功的情况,经常有意识给我讲练基本功的重要性,我从自己的切身实践和老师的教诲中领悟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后一直很重视,终于在技艺方面有了一些长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不仅适用在艺术实践上,也适应在其他一切方面。如果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成绩,就必须从“画蛋”开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