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1000字

年味

1000字 初三

2018年的长沙,过年的气息早就不及之前了。

我,一个“00后”都发现了,这些年来记忆中春节的变化。

记忆里的春节都是很热闹的,虽然街上的人少,小一点的店铺也都会歇业,但你如果走近一幢住宅楼,扑面而来的,是蒸腾的白雾。这白雾的形成:有的是人们呵气,还有的,是住宅楼的供暖,更是家中升腾的灶火……外面是熙熙攘攘一片人,孩子们将引火的东西用手拿着,颤巍巍伸向烟花爆竹,里面是忙碌着的大人们,炊烟夹着菜香融入天空,与鞭炮的火药味融在一起,却莫名的是“一团和气”

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

不知怎的,现在的人们都不再那么热衷于放烟花爆竹了,年味也失了许多。谁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可每个人也都深深的明白,没有了爆竹声的年,总是那么让人不习惯。毕竟,“年味”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确乎是和放烟花爆竹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其实,换言之,放烟花爆竹,就是整个“年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但“年味”这其中,最重要的果然还是“团圆”和“饮食”吧?毕竟有中国人团圆的地方,哪里不能过年呢?有中国人饮食的地方,哪里又没有中国人呢?

不论是年糕还是水饺,听起来都很“北方”。但我一个“南方”的孩子,每每在过年间的饭桌看到这两样食物时感到一种深切幸福和温暖,我意识到了--这是“年味”。

我没有办法拿出理由说明这种感觉是年味,但我明白我对这两种食物的感情。

年糕,我其实不喜欢吃,黏黏的,还不易消化,但我喜欢它的气味,它给我的感觉。气味,是一种淡淡的甜香。是稻,这种和中国人走遍世界的作物的气味;说起感觉,最为强烈的,是那刚从蒸锅里拿出来时的感觉,那升腾的热气和围坐在饭桌边的人发出的热气是一样的!水蒸气里映出的,不仅有周围人的面孔,也有着自己所思念的人的面孔。

水饺,这个我并不讨厌,因为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讨厌的,皮儿总是白面,而馅儿也是可以根据个人进行调整的。但说来水饺对于我们家的特殊意义,大概就是自己家每年只包一次,而每一次都是过年。饺子有一两点我很欣赏:第一是完成需要多人配合,可以增进感情;第二便是饺子本身是有内容的:白净朴实的外表里面是充实,不像那年糕,仅仅是空白。所以,水饺不仅象征者我们家的团圆,更暗示我们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过得充实。

年味的构成,有着中国人对来年的祈愿,有着已经团聚之人的欢欣,也有着未团圆的人思念。一家的年味不能撑起整个过年,是全部的中国人,不同家庭的年味在一起才是我们所说的,过年。

有人叫嚣着:“不放烟花爆竹,就是没有了年味”

不是的,年味,其实一直都在的。

只要在有中国人在过年的的地方,年味,就永远不会失掉。

年味淡了

800字 初二

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跟爸爸妈妈早早来到外公外婆家。

近几年乡下不允许放鞭炮,过年前一两天,显得十分安静根本不像是在过年。放在往年,不等过年那一刻四处已经响起了一阵一阵的炮声白天也不间断。

大年三十那晚家里来了两桌人原本两间房子瞬间塞满了人,烟味,茶味,烧炭的煤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互相交融,气味十分刺鼻,我连忙从房子里跑出来,到了大厅的一角,因为手机放在那里充电,我便找了一个凳子坐在那跟朋友聊天。信息声不断的响着,我也似乎忘了这是过年。不知道过在那待了了多久,有点困了,我小心翼翼的走进一间房里看,发现五六个人在那里打牌,电视机也没有打开,另一间房亦是如此。

大人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没有搭理我,我便悄悄的上楼了。我躺在床上与朋友聊天,朋友说她们那里吵死了一直在放鞭炮,看到这我跑到屋外看着漆黑的天空,除了灯火通明之外一切显得格外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今年过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玩的好的一个朋友也回家过年,算上今年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想想小时候过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屋外的大坪上防花炮,听着空中响起的礼花声,拿着手中的花炮在空中画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年才是真的年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团圆饭然后一起看央视春晚,小朋友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去领居家玩。现在,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淡了,直到我离开也没有跟他说上一句话。

手机在不停震动,屏幕一直在亮,在这有点黑的房间里显得有点刺眼。打开一看原来是微信群里在发红包,点开红包领取红包在发送一句新年快乐,这样算是一种过年。临近整点,外面依旧是静悄悄的。楼下还在打着,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少了一个我。

终于整点到来,外面也响起了鞭炮声。大约五分钟过去了,外面重新恢复原本的安静。过了半个多小时,听见楼下窸窸窣窣的声音,那些人走了,爸爸妈妈上楼看见我叫我快点睡觉。

年,就这样过完了。过年一年比一年淡了,仿佛人们已经不看中这个传统节日,就在忙碌无趣中匆匆地度过了。

今年的年味是淡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