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成神录1000字

异界成神录

1000字 初三 书信

那天晚上iPod一直没有关,干巴巴地陪我唱了一夜,直到清晨电池不足了才突然截断。听Jordan

Pruitt唱的《outside

looking

in》我彻夜难眠,好像那里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影子,在黑暗中把自己裹起来,渗透进背景里,作为保护色。然后开始在午夜低吟,诉说血液里喑哑的叹息。

You

don’t

know how

it’s

like to be my own best friend.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

我记得自己对着镜子里的人说胡话。

“做我的朋友吧。”

镜子里的人笑而不语。又是那么落寞的笑。

“我叫芊芊。”她说。

“我也叫芊芊。真是个巧合。”

在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脸,却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因为我能如此清晰地看透她,看到她的骨子里去。那里流淌着有些软弱的血液,若是横着划开,就会发现并没有白开水那样惨烈。

只是谁都不了解我,因为她们都是从外面向里张望的,被反射的光斑刺伤了眼。

昨天看过电影儿之后,一个六十度角的陌生人把我送回了家。第一次触碰到这样的温暖,质疑是否又是该死的梦境。一路上我看不清他的脸,像蒙上了大雾,而两支探照灯总是不停地搜寻。

路上他不停地告诉我“我们回家”。我不知他说的到底是哪个家。

于是我想起了电影里的话,我不再任性我们回家吧。

我想我猜到结局了。

家门口的附近,他已经没了影子。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母亲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口,四处张望。看到我时几乎窜了起来,我知道等待我的时数十个耳光。可意外的是,她停了下来,挂着一副许些哀怨的面容。

“快进去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她只是撂下这句话,温柔的让我想哭。

快到天明的时候手机响了几声,屏幕出现了这几行字。

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对于我你一无所知。我会装得很乖,只为了进

入你的世界。或许我不认得你,但世界转得太快,在你转身之前,我早已站在你的背后帮你承担一切风雨。

落款是:六十度角的陌生人。

在一低头的瞬间我努力搭建的坚强世界轰然倒塌,泥墙再也挡不住滚滚而来的海潮,让泥流在空城里扫荡,无力再抓住什么不放。外面传来敲门声,她们在喊我的名字问是否一切都好,我讨厌她们喊我的名字,就好像我是什么经不起风霜的瓜苗,好像我是一个逝去的孩子。

而她们总是围在我的外面,说她们必须这样做,必须保护我。但在我最需要她们的那一刻无情地离开,说小孩子早晚要长大,早晚要经历这些种种。

芊芊。他们在门外喊。那只是一个代号,并不是我的名字。

我准备掩藏,准备逃避。我隔着房门和他们说,我很好,就是做了个噩梦。他们信了,我听到远离的拖鞋声。

然后我拿起手机,给那位陌生人回短信。IPod仍然在唱同样一首歌。我颤抖地输入了一行字。

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你只是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

狠狠地敲了一下发送键。

芊芊。你完了,恭喜再次成功地伤害了一个在意你的人。

但我说的是实话,你,他们还有她们。永远都是局外人。站在外面向里张望。

一种什么东西从脸上滑落,烫烫的。

巴金怀念萧珊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篇一:读《怀念萧珊》有感】

巴金爷爷是一位长寿的百岁老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辈,但他更是一位无比伟大的文坛巨匠,他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文学,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都倾注在了文学创作之中。凝聚了自己毕生的激情和智慧,巴金爷爷为世人留下了数千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便犹如满天的繁星,将巴金爷爷的一生点缀得格外光彩。而在那满天的繁星中,我觉得对我意义最大的就是《怀念萧珊》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是巴金爷爷在他的妻子萧珊逝世六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他的妻子而创作的。这篇文章倾诉了巴金爷爷对他妻子的怀念,叙述了巴金爷爷和妻子萧珊是怎样在红卫兵们的打骂、压迫之下,怎样从对方那儿取得精神安慰的。在这篇文章之中,他们二人每天不但在肉体上受到了伤害,在精神上也受到了迫害,每天都要被关闭在小木屋,被迫检讨自己的“罪行”。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勇敢地屹立着,像两块不到的礁石一般,携手并肩,共抗风雨。虽然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有时会遭到打击,但他们却没有被打挎,而是像牛一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最终熬过了苦难。

巴金爷爷将自己在这段人生艰苦岁月中领悟到的精神,在给我校那十只迷途的“羔羊”的回信中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继承这种精神,并让它不断传承下去。巴金爷爷的话萦绕在我的耳畔,他的精神环绕我的身旁,让我不断战胜困难,一步又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曾经有那么多次遇到困难时,我想到了放弃,但巴金爷爷的话语却一次又一次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动力,让我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一次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如今,巴金爷爷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还有他所创作的一篇篇惊鸿之作,也已经汇成了一股精神长河,感动世人,也感动着我。巴金爷爷的一生,就像某位诗人所写的那样: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篇二:《怀念萧珊》读后感】

我知道巴金,是在5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最先看的是电影《家》《春》《秋》。沧州市的新华大街上有个新华礼堂。我离家远,周末不能回家,有时候就去那里看电影。不知怎么,我一个农村孩子,竟被由巴金原著改编的这几部电影深深感动了,每次都哭得昏天黑地,忘记身在何处。接着,我就找到原著,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感动仍旧是那样强烈。

我第二次被巴金感动,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读他的《随想录》。我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他敢于解剖别人,更敢于解剖自己,写的都是大实话。

最近读他的《怀念萧珊》,又有了新的感受,我过去没有注意到,他竟会这样写。

自古以来,写吊文、悼词、墓志铭、怀念文章,都是只赞扬死者的人品、业绩,从不说死者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甚至会发现,即使在世的时候双方有矛盾,等对方死了,活着的人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也会当众对死者颂扬一番。巴金却能对死去的亲人实话实说。

巴金对夫人萧珊的感情无疑是非常深的,就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可是在这篇文章里,他既写了萧珊优秀的一面,也写了萧珊的不足。他说:“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刻苦耐劳的勇气。”

这就是巴金。朴实的巴金,无比真诚的巴金。

【篇三:读《怀念萧珊》后感作文】

我祈求,这样的故事不要再发生了,于巴金老人,写下这文章是何等的煎熬,于读者,忍痛读完“她”也是艰难的,何必苦苦挣扎,用血和泪铸就的刀笔篆刻如此撕心裂肺的文字,我真是害怕又在寝室同学面前流泪了。巴金老人有感情无处倾吐时经常求助于纸笔,想是能够流传久远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感情的流露吧。我曾经信誓旦旦写到:“我总是为了写点什么东西忧伤!”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算是明白什么是无病呻吟了。现在一边读《怀念萧珊》,一边反思,努力寻找我的萧珊!

突然感觉,有点嫉妒巴金老人,不为他著作等身,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成就斐然,而是嫉妒他拥有这么一个萧珊,无怨无悔爱他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伴侣!这个周四恰好是11、11号哦,光棍们的节日,光棍们要集体狂欢了,难怪我也产生了这么邪恶的想法,那就放肆大胆地将自己内心最焦灼的愿望写下来吧,作为我光棍节的狂欢!

我想萧珊于巴金不是伴侣这么简单,她同样是巴老的知音,能够告诉他蝴蝶会眨几次眼睛的那个坚毅的女人!最近常常陷入回忆里,不能自拔,这段时间课业、社团给了我太大的压力,有机化学没考好,做公益、做环保又困难重重,有的时候累到极点,想着开会时大家的指责,大家的期待,倍感失落,在不间断的反思中坚持着!想着这些烦心事,想着去年冬天临近春节的时候写下的那句话:“我要踏雪,去看北辰的信念!”顿时特别渴求一个能够倾听我内心的声音的人,我要一个知音!累了,哭了,我们互相安慰,携手同行!倾晨,她会打电话唤睡醒我,告诉我不管多难“‘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我要一个懂我的知音!

巴金老人和萧珊女士之所以能够在那段疯狂的年代里坚持活着,已经是超出了对生存的最原始渴求,他们是为了对方活下去才活着的吧!“李先生”萧珊这样称呼自己的爱人,在我们看来是及其疯狂的,现在男男女女刚开始谈恋爱就老公、老婆喊得不亦乐乎了,我相信,爱到了一定境界就平淡很多了,大爱无言啊!巴老和萧珊的爱情长跑持续了八年,这都跟抗战时间都相等了,他们的爱情不是跟抗战一样艰难吧,我想说的是他们爱情是经受考验的,这也是他们婚姻得以持续的保证,他们最终选择走到一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很多爱情、婚姻显得特别不牢靠,我想这跟大家对爱情、婚姻不够慎重有关!我最敬重的高中语文老师对我们说,爱情必然是指向婚姻的,如果你不想跟那个人结婚就不要随便跟他(她)谈恋爱,这句话是武断了,当时也是遭遇很多同学的嘘声,但她传达出意思,还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对于爱情、婚姻我们要慎重,于做人,我们要负责任,这是做人的准则,巴金老人之所以为人敬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有着光辉的人格。

再者,巴金与萧珊能够将爱坚持着一辈子,还与他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关,他们追求自由光明,并相信自由光明迟早会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用这句话来形容巴老和萧珊显得不够尊敬了,让两个不是同类的一起过一辈子是恶毒的!记得《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这样形容理想:“这世上有两种理想,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个是理想通过我的努力得以实现,纵然是牺牲了我的性命!”巴金和萧珊是用一生来实现后一种理想的人,我嫉妒巴老也是应为他实现了他的理想,而我,在这条路上依然艰难前行,我渴望看到世界大同,悲悯之心似乎与生俱来,现在我是学校绿点江南环保协会的一员、也是无锡市欢乐义工的一份子,可是这条公益之路,却是困难重重,我是个“不成熟的杨立青”,常常很困惑,我渴望生命里多出一个“瞿恩”,再多出一个“瞿霞”!

读《怀恋萧珊》是艰难的,文章没有什么行文技巧,文字也很平淡,可读着读着就想哭了,寝室的兄弟们狂欢去了,一个人写着文章,强忍着悲痛,为巴老、为萧珊、为我自己,不要哭,巴老也不想读者读着读着就哭了的吧,我想他老人家没这么邪恶!读《怀恋萧珊》,读出坚强,他们坚持活着本是种坚强,将痛苦写下来并发表更是坚强!向巴老致敬,始终斗志昂扬,将公益这条曲折路走到底!我相信梦想也可以通过我的努力得以实现!

一边读《怀念萧珊》,一边鼓励自己,在没有“萧珊”的日子里,活着!

【篇四:《怀念萧珊》读后感】

我很欣赏巴金,钦佩于他的真实和勇敢。我一向认为能直面自己内心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勇士。而当我静静品读着这篇真挚的散文《怀念萧珊》时,那些平凡的文字里,带给我的却是不平凡的感动。

在萧珊逝世后不久,巴金曾想写一些东西,来抒发他无处释放的情感。而萧珊的离开,使得巴金“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也好像冻结了一般。”他每天面对着空空的稿纸,在书桌前坐上三四个小时,却写不出一句话来。巴金用了六年的时间,理清了他情感的脉络,也平和了他失去爱妻的复杂心情。那些他们曾真实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携手捱过的最痛苦的岁月。他都饱蘸着曾流过的泪和血,揉入了这样一篇朴实无华却真切感人的佳作。

《怀念萧珊》清楚的记录了巴金与萧珊在和平时期的初识、相爱、成婚,在抗战时的分散、别离、重逢。而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日子才刚刚结束,十年动荡不安的噩梦又笼罩在他们的心头。可为了巴金,萧珊忍辱负重。她分担着巴金的痛苦,即使那些犀利的流言蜚语和批判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还反过来安慰巴金,要他“坚持下去”。她默默承担着那些不属于她的苦痛,即使被毒打、被批斗,她依旧不想死,她要活。她对巴金说:“我愿意改造思想,我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样一个善良、诚恳的人却总在一天天地憔悴下去,“眼睛里全是泪水”。可直到她病倒了,阖上了双眼,也未能盼来巴金解放的那一天。这是多么悲哀的现实呵!

萧珊终还是因病去世了,带着她对人世的眷恋和正名的渴望。在没有儿女、丈夫守候在旁的时候,静静停止了呼吸。没有安慰,没有告别

【篇七:《还念萧珊》读后感】

打开中国当代文学史,与“文革”题材相关的作品扑面而来。“文革”时期不是一个属于文艺生存的时代,是文艺遭受践踏的时代,是无数文艺工作者的噩梦年代,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时代。

然而,“文革”结束之后。关于“文革”题材的文学作品却像雨后春笋一般的现出勃勃的生机,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纵观这些作品,它们的格调都是比较沉重的,阴暗的,悲观的,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尽是血和泪,以及对于过去那个时代的反思和诅咒!这充分体现了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政治斗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巴金纪念自己亡妻的散文《怀念萧珊》便是这类题材文章的优秀篇章之一。

在这篇悼文中,作者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饱蘸对爱妻的无尽思念的笔墨,追忆了自己与萧珊在“文革”期间的不幸遭遇,以及对萧珊在临终前后发生的一系列情景的叙述。文章最后以简练的语言追述了作者与萧珊的恋爱和生活历程。这是一篇吊念亡妻的动人诗篇,同时也是对“文革”期间残酷的政治斗争的血泪控诉书。

作为一名着名的现代作家,巴金理应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他的生活应该是优于常人的,他的才智理当充分施展,为新生的共和国而贡献力量。但是,那帮无知可耻的政治狂徒居然也要这么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惨遭迫害!自己被莫名其妙地批斗,无端地关进“牛棚”,这已经足够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荒诞和政治的混乱。但这些还不够,作者本人或因为“十四卷‘邪书’”而被“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但是萧珊也同样难逃厄运,被无知小孩任意辱骂,被罚扫大街,“遭受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甚至在患上癌症之后都难以得到治疗,连住院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她有什么错?难得仅仅是因为“他是巴金的臭婆娘”!

巴金对亡妻的爱情刻骨铭心,跨越生死,这篇文章以巴金特有的朴素语言向读者倾诉着那些难以回首的往事,内心难以抑制的悲愤和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在作者看来,萧珊不仅是厮守了三十多年的妻子,更是“最亲爱的朋友”,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那些狂热而无知的政客们的黑暗交易夺走了他的爱妻。文章中虽然没有对于那场浩劫做出任何评论,只是如话家常般的叙述了一些生活事务,但作者的悲愤之情在无意中自然流露,这与巴金本人的伟大人格有关。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满怀激情的写道:“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我要为这种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致上深深的敬意!

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

【篇八:《还念萧珊》读后感】

以往的我对待老师的作业很马虎,总是网络帮我的大忙,而今同样的问题摆在面前,我又将何去何从,是一位读者的良知?还是疲于应付?面对巴金这位已逝老人,我选择真实!

这样的选修课是我最骄傲的选择,学习巴金的作品也给我最大的启迪,作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随想录》发起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唤吁的人格品质。给了迷途中人们开出了治“心”病的良方。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也是恰如其分的,作为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的巴老(我的确不知道如何来称呼这位善良的真实的老人,想来想去暂且称为巴老了)。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

巴老的名字是多么的响亮,纪念让他日日思念的往日朋友取做“巴”,追求无政府的信仰取做“金”,巴老的人格魅力跃然眼前,在巴老一生他看到太多苦难也理解苦难的生活,他努力着努力着,为了人民幸福他奋斗着,从这种奋斗中我看到巴老的信仰,为人民,为幸福坦然面对痛苦与失落,他希望他的努力能为人民带来一点幸福。

萧珊是巴老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作为妻子,她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的尽善尽美,她的善良让她在文革中一夜间称为“罪人”,被称为“黑老K”的“臭婆娘”,他期待巴老的改造很快很快的就会结束,她没有怨言的扫大街,当着民警的面,她被四人帮爪牙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她默默的承受着世界对她的“谴责”,这种痛苦与其说是巴老的痛不如说是中华民族的痛苦,巴老从来都是不敢马虎的对待组织“拷问”,他在晚年痛苦的说:“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他痛苦极了,他写道:“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是巴老生活真实写照,即使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萧珊也是十分的支持他,她给了巴老生活的希望,他写道:“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巴老写道:因为《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这篇文章“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心爱的妻子巴老将泪水独自咽下。

在萧珊去世后的第六年巴老写了感人至深的《怀念萧珊》,作为读者真实感受到老人真实的爱和真挚的情感,读后感中我多次引用原文,只求将这份伟大的感情原汁原味的保留着。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遗体,24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巴金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巴金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这份尊重也是对这位“真实”老人最后的告慰,巴老文章最后写道:“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也将永远响彻中国每个角落,存在于每位读者内心深处,永远,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