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美好的生活而静守流年1200字

为那美好的生活而静守流年

1200字 高一 散文

一曲流水无殇,花落无影,逝不去心中烟雨三生;百年明月依旧,山水轮回,留不住千里风清云淡。

——题记

行走在阳光中,任那清风吹拂面庞,感受着花香和泥土夹杂的气息,想着无关紧要的事情,路过了树荫,路过了花丛,也路过了那些遗忘的身影,只是向着前方的路,缓步而行,忽而之间,想起以前的的点滴,便不禁一笑,引得些路人奇怪的目光,稍觉得有些窘迫,便赶紧镇定神情,装出些从容自若的样子,加快步伐。

独自一人,在路上沉思,总是会与众不同,在别人眼中,似乎能看到些许难以言喻的目光。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理所当然的,论语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虽然有时常人所见何其一致,但也是常理之中。闲暇之时,与人交谈,志不相投,若言辞当中颇有轻慢藐视之嫌,也微微一笑而过,不去妄论是非。人的本性并不一定是险恶的,只是见闻略有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

心若青莲,不媚不骄,淡然处事,不惊不扰。一个人的优秀,不是自己表现出来的,而是历经岁月的磨练,显现出来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时光的长河中,能够静心以励精治性,虚心以求知进取的人才是优秀的。在宁静的生活中,一个人才有时间来思考、来衡量、来反省,使自己进步。人生是一个漫长又短暂的过程,在这中间的过程就是生活,而生活必须要有所追求,否则人生也就没有意义。生活的追求,也不应该全部是物质性的,更应该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只有常修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才可以达到知足不辱,知己不殆,才可以达到一份自信从容的心态。

月华无痕雁归去,桃花有香风不知。世间也总是有着如此多的忧愁,染指流年,如梦似幻,烟雨飘摇中走过一程又一程的路,仰望着一片又一片的天空,沉淀下来,在水一方,一眼万年,回首望去,所见的也只不过是灯火阑珊,镜花水月,脉脉水波之间空留下一声低沉的叹息,摇曳在无尽中的黑暗中。看淡了忧伤,也就无所谓了忧伤。可是忧伤总是不会远离我们而去,它时刻存在着,不会离去,不会消失,也不会毁灭。正如存在着白昼,也会出现黑夜;存在着阳光,也就出现了阴影;有了花开,也就注定着花落。而人的心情是难以控制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习惯了沉浸在黑暗中的忧伤,细数着悲哀,也就遗忘了还有白天的阳光,还有春暖花开的灿烂。然而生活所追寻的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忧伤,而是快乐。

岁月静好,阳光依旧。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怀着一份美好,散去一份忧伤,心存着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恪守着对生活美好的坚定信念,微笑着面对生活,不惧艰险,或许才是真正可贵的。‘闲看天边云卷云舒,静观庭前花开花落’是一种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是一种生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一种生活;‘入则图议国事,以发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外交’是一种生活,三百六十行,能乐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是理想的生活。被服儒雅,骄奢贪图,心中迷茫低沉,也只不过是表面风光,又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心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在漫漫长路中,风雨兼程,迎接着凛冽霜雪,向往着千里的云淡风清,感受着万丈阳光、灿烂晚霞,隐藏了那些难言的忧伤,留一些真诚,勇往直前。

芳菲散去,时光不变。为那生活的美好而静守流年,励精进取,温而不躁,寒而不忧,四时不衰,厉险愈固。

为霞尚满天

1200字 初三 散文

观看《感动中国》,就像走上了一条美丽的小路,路旁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引导人们用心去发现,聆听,感受人性之美。站在山巅,拥抱整个世界,原来美就在身边,伫立岸边,闭目倾心,聆听呼吸,原来美就在脚下。像风般清然,像雪般质白的一对夫妻,他们相濡以沫,穿越了尘器,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的敬仰,学习。

淡泊名利,执教山区

谁都没想到,73岁的朱敏才曾是一位名声赫赫的外交官。退休后,毅然放弃了退休后清闲安乐的日子,与妻子孙丽娜到贵州去支教。山区条件十分恶劣,他们的住所,颓圮的土墙旁,临近着学校的厕所,不论何时,总传来阵阵恶臭,有时难以忍受的他们只能戴着两个口罩入睡。

季夏三日,野草在溽暑中死去,虫子在朽叶里翻飞。由于紫外线的强烈照射,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水果,孙丽娜的视力逐步下降,朱敏才也患了腿病,但他们仍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带给他们快乐,“说来也别笑话,”孙丽娜羞赧地说。“洗澡的地方仅是一个小水池,有时候缺水,几个月都没洗澡。”

天地转,时光迫。他们在山区的十年里,从未回过一次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就像一棵树,坚守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扎根在这里,没有悲伤的姿势,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奉献阴凉,一半遮挡强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只求奉献,不要回报。

感人信念,支撑一生

“究竟是怎样的信念使他们如此绝决的地支教山区呢?”“这坚定的信念是理想,”孙丽娜回答:“在高考填志愿时,他(朱敏才)三行志愿填的全是到山区做个英语老师……我们都希望能对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到最艰难的地方去给予社会帮助。” “在如此艰难的地方生活,你们快乐吗?”孙丽娜回答:“这仍是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台下一片掌声…… 

或许就像张爱玲所说的,对于二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我发现,人啊,总是喜欢用“我要如何”去勾勒一些莫须有的奇迹,但大部分都不可兑现,不过是从希望到放弃的一个缓冲地带罢了,而这两位老人,用一个信念支撑了一生。

零落成泥,但却香如故

时光匆匆,岁月易老。

年过七旬的朱敏才在2014年突发脑溢血,被送往了医院,这场疾病,冻结了他在山区支教的欢愉,险些也分离生死,使视频前的我们堕入悲恸的次元,病床上的老人看着电视机前山区的孩子传达对他的思念,眼角流下了两行浊泪,虚弱地喘着气,用挂着吊针的手颤巍巍地在纸上写下:“我想上课!”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在老人生病期间,孙丽娜带领记者来到他们家中,展示给记者老人唯一的一条裤子,上面已布满破洞,残破不堪!“他把裤子都捐给学生了,”孙丽娜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我们睡午觉的时候,听到一只小手扣着窗户,开门一看,原来是以为学生举着一捆白菜,大概只有三五张叶子,说:“老师,给您,您吃了,眼睛就会好了。”她叫杨华真,是班里最贫穷的学生之一,家里常常连饭都吃不上,却……”孙丽娜感动地说不出话来,有如此懂事乖巧的学生,怎能不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坚守,奉献呢?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人性美,芬芳了似水流年,唯美了指尖岁月。

人的一生,就像是肥皂泡,美好却易逝,所以要珍惜韶光,在有艰的生命中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当这绚烂迸裂之时,给她镀上一道彩虹的光芒,铭记这美丽的时刻,总有一天,我们还能回过头,对天空笑着说出:“看!我在这个社会奉献过啊!人生只一回,再也无所缺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