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栀子花香750字

感受栀子花香

750字 初二

身边的爱就如同一束栀子花,只有走近细闻,才能品味它的芳香

——题记

六月是栀子花开的季节,是我读懂父爱的时候。

一个六月的下午,回到家,我发现窗台上放着一束栀子花。于是,我忍不住厨房问正在准备晚饭的父亲:“栀子花是怎么来的?”父亲漫不经心的回答:“你不是喜欢栀子花吗?我今天去爬山时就随手摘了一些回来。”我高兴的点了点头,凑近了花瓶,对着栀子花又嗅了嗅。栀子花好香啊!

之后,栀子花就会在每年的六月约定时间出现到我房间的窗台上。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我也不再问父亲栀子花的来源,我已习惯了这种甜甜的花香。不再刻意嗅闻,而是任由花香弥漫我的房,丝丝泌入我的心脾。我也懒得打理花束,任由洁白的花瓣慢慢洒落在窗台,一片又一片。

我一直单纯的认为,这些栀子花是父亲随手摘的,直至那个下午。

那天,因为学校提前放学,我比平常提早回家。当我用钥匙打开门时,发现家里的灯亮着,就知道父亲已经到家了。大厅中,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父亲略微肥胖的身子蜷缩在沙发上,正有些笨拙的处理着腿上一道长长的血口子。我赶紧问父亲:“你到底去哪里了?怎么会摔成这样?”父亲忘了我一眼,好意思地说道:“我去爬山时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一跤。”顿了一下,指了一下放在茶几上的栀子花,得意地对我说:“你看,还是给你摘了花,今天的花真不错,都是含苞待放的,可以多开两天,而且花苞特别大,你快把花放在花瓶里!”父亲一边催促着我一边处理自己的伤口。

我愣了一会儿,许久才回过神来,听话的拿起了花和花瓶。“花瓶里面的水不要放得太满,而且水里还要放一点糖。”父亲一边处理的伤口还一边叮嘱着。将栀子花装了花瓶,加了一些水和糖。望着父亲处理伤口的模样,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心痛。父亲为采摘到最好的栀子花,艰难攀爬的模样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苦笑着。从我记忆起,也不知父亲有多少次这样受伤。

六月,是栀子花绽放的季节,也是我读懂爱的时候。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1000字 初二

那年父母带我出门,来到了某某寺庙时,我已经全身疲倦。见着有座椅,便迫不及待想要歇歇。喝了口水,我叹了口气,认为我们这种孩子,何必来看这些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建造的东西呢?这简直是浪费时间。

正当我暗自埋怨之时,父亲忽然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看。我不耐烦地转过身,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雕花精美的屋檐下,有一条长走廊,四周用木条钉住,柱子后面影影绰绰有两个人在那里一起一拜,不知在做些什么,样子颇有几分滑稽。我又顺着走廊一路看下去,原来整条走廊绕这佛寺一圈。

定过神来,心中的烦躁被抚平了不少。刚才的人影逐渐清晰,是一个孩子,皮肤黝黑,大概是男孩儿吧,因为他的头发被剪得很短很短,乱糟糟且没精打采地垂着,似乎从不曾打理过。他的脸又圆又胖,面颊上微微泛出高原红,红晕一直晕染到耳根,又倏忽间消失了。一双大眼睛直直地盯着地板,炽热的阳光被屋檐过滤后剩下的微光打在他头顶上,极长的睫毛的影子映在他的面庞上。他是个藏族孩子,当地特有的衣服一件又一件裹在他身上。他不热?我心中暗忖,他是靠什么来抵挡这外界的炎热的?

忽然,小身影一闪,我这才发现他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磕头。原来,他在磕长头,手下垫着两块木板,行三步路,跪下,膝盖重重拍打在地板上,手直直地伸出去,只听见沉重的,木板划过地板的声音。

“刷——”

整个人全部躺在地板上,磕头,再站起来,继续重复,无限循环……于是我终于明白为何走廊绕着整个佛寺修建了。

据说家里有人久病不愈,或是穷到实在无法填饱肚子,他们就这样磕头,不分男女老少。我忽然被这种伟大的信仰感动了,这得何等虔诚的心才能做到不管风吹雨打,不惧艰辛苦难在这里磕长头啊。

父亲为了不打断我的思绪,在一旁轻声诉说他当年在前往西藏布达拉宫一路上所见之情景。他见到这等虔诚之人不止两三个,就这么三步一磕头地无限循环,从家中一直磕到布达拉宫。路途即使远至十万八千里,他们也会踏踏实实地走完这一程。往往一人磕头,后面还有一人推着小推车照料他,要是这人半路不幸累死或者饿死,那么照顾他的人必须拔下他的一颗牙齿,继续完成这一次的生命接力,将那人的牙齿与两人的虔诚一同带到布达拉宫去。

我怔住了,看着那已经绕了一圈的男孩子又磕回来,我忽然从他目光中看到了一种坚毅的光芒,一种焕发着信仰的坚毅光芒。

后来很久,我都难忘那个画面,那个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磕长头的孩子。我想,我们在人生路上,何尝不在完成反反复复磕长头的动作呢?人生路何其漫长,何其艰辛,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便不会留下任何忧虑与遗憾,只有对前途与终点的美好憧憬。我们也一定能够到达梦与理想的成功彼岸。那时的我们,眼中一定也焕发出与那孩子同样的光芒,那种历经磨难,突破重重困难,充满自信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