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的年味600字

消散的年味

600字 初一

小时候,一直都在长沙过年,每到过年的那个晚上,就盼着那最后一秒时钟声的悠扬,盼着那烟花飞上天时尖利又悦耳的爆裂,盼着被那绽开的烟花绚烂地照亮。快乐也便洋洋洒洒地写在了我的脸上。似乎年味在这一刻才凸显出来。今年,提早回了常德,体会体会常德的年味。

常德在二十年前就禁止了燃放烟花。自那时,常德的年就少了一份热闹,少了一份喜庆,多了一份“环保”。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允许放小烟花,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过一个“环保”的年,于是几乎不再有人放烟花了。在我眼里,没有烟花的年,就不是完整的年,就是缺少年味的年。这一次是太久没陪外婆过年才去常德过年。常德原来还有春节举办灯会的传统,却因为近几年宣传节能减排,也渐渐取消了。这下子,年味几乎尽数被都市的推土机碾进了土里。

住在小姨还没装电视的新家,一大家子人只能挤在电脑前看春晚。开头时,大家都兴致勃勃,有说有笑。但慢慢地,春晚又回到了千篇一律的形式,让人疲倦。春晚依旧在那一头唱响,一名名著名艺术家演唱着一首首中国风的歌曲,但这一头的观众却没有聆听。春节还是难逃变成“玩手机”节的厄运。作为一种“过渡仪式”的春晚,已经变得无聊乏味,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大家已经昏昏欲睡,需要烟花唤醒,但是,年,不会有烟花了;年味,也消散殆尽了。

也许我们应当保留过年的习俗,尽管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我们至少可以过一个原汁原味的年。以牺牲年味,牺牲中国人心中最大最重要的情结为代价,得不偿失。过年若是没有了年味,“春节”就仅仅是“放假”。

守住这份年味

750字 初一

快过年了,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踏上了归家的征途,我也不例外。可除了走街串巷还有什么特别的呢?这年过的,可一年比一年乏味。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就被爸妈叫醒去大姑家拜年,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我还是踏上了去她家的路。一进小区,就看到家家楼下都贴上了对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满眼的红色衬得整个小区喜气洋洋,似乎冬天都变得温暖了起来。刚进大姑家门,我就被满屋子的人吓得不轻。按大姑的说法是人多热闹,我却暗自腹诽:不就是走个形式吗。人到齐了,表姐立刻动员大家来包饺子,我正无聊得很,正好凑个热闹。厨房里,大姑俨然是个大厨,一丝不苟地炒着菜,姑父在旁边打下手,“唰唰”地切着菜,只见他手起刀落,转眼间,几瓣蒜就被切成了蒜末,我洗了把手,赶紧也忙活起来,擀皮儿,调馅,包饺子,下锅,装盘。在人多力量大的优越条件下,一系列步骤迅速完成;另一边,一道道美味佳肴也陆续端上了餐桌。厨房人员都撤出了“重地”,开始边唠家常边享用大餐。

饭桌上,大人们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小孩学习怎么样侃到哪个表哥表姐找对象的事啦,常常让大家捧腹大笑,仿佛这过去的一年只有欢声笑语。“哎呦,这个剁椒鱼头味道不赖啊,谁做的呀?”“怎么样,我的厨艺还不错吧?”“嗯嗯,大有长进!”……我低头默默地扒着饭,听着大家的聊天,心中升起阵阵暖意。

饭后,就是最期待的环节—发红包了!客厅热闹起来,一时间,推辞声,道谢声,欢笑声响彻了小小的客厅,让人倍感温馨。我颇不好意思的婉拒着大姑递来的红包,却被她一句话说服,“嗨,还不赶紧收下,收红包才有过年的味道嘛!”我抬起眼眸,电视上正重播着春晚,客厅里的气氛也像电视中一般红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家人之间紧紧依偎在一起,共享这难得一聚的美好时光。

原来过年并不是搞什么特别,只是守住家人在一起团聚的美好传统罢了,明明浓浓的年味洋溢在每个人心中,还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