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死 就有未来》650字

《心若不死 就有未来》

650字 高一 记叙文

“千万不要以某一个人的现在去判断他的未来,除非你发现这个人的心已经死掉了。”

——题记

俞敏洪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境不是很好,学习环境也比较差。他考了2次大学,但都是名落孙山。终于在第3次,他的成绩突破了北京大学的录取线7分,在填志愿表时,他咬牙切齿、心里一狠的写上了北京大学。因为在俞敏洪心中,北大是一座圣地,他甚至不奢望自己能到北大读书。但北大收了他,到了北大以后,俞敏洪一直是倒数。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由于基础不好,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他发愤图强,力争上游,一本接一本的读书,他还学他们班的“书虫”王强一样,把学校发的20元一分为二,一半买书,一半买饭。大学四年,俞敏洪共读了800多本书,他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他每天早上都拿着收音机到树林里练普通话和英语,练得嘴巴都磨破了。    

从俞敏洪小学一年级开始,俞敏洪就一直帮班上打扫卫生到大学四年级,他说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人人都要有的。他说他的成功是源于他有他的榜样,他有他的理想和有与人分享,为人服务的精神,当然他也有刻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才登上了成功的阶梯。在他大学的毕业晚会上,俞敏洪对大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些人以后会上哈佛、牛津、剑桥、耶鲁这些学校继续深造,虽然我到现在还是倒数,你们都是人才,你们努力10年做成,我就做20年;你们努力20年做成,我就努力40年,如果我失败,我也不会气馁,我会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等把你们送走我再走。”俞敏洪说他自己就像一只蜗牛,虽不像雄鹰一样快的飞到金字塔顶端,但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尽管中途会有磕磕绊绊,但他还是会登上金字塔,而且看到的风景和雄鹰是一样的。俞敏洪这么刻苦,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俞敏洪最后的成就是如此大,他付出的汗水也是和他的成就成正比的。我这点苦又算什么呢?而且:心若不死,就有未来!

再一次

700字 高一 散文

我们要有“再一次”的勇气。

摘下眼镜,眼前瞬间模糊不堪,就如我那看不清的未来。当我们的一次次努力损失掉了精力却得不到回报时,我们会渐渐失去希望,在无助间徘徊与挣扎。在这时,我们的脑海中需要响起“再一次”的钟声,鼓起“再一次”的勇气。

再一次,为追逐的梦想更近些。梦想需要积累,需要一步步耐心地前进。易建联,我的篮球偶像。2012年他在NBA黯然回归,有指责,有辱骂,各种讨论和争议,各种对他能力的猜测和怀疑,有谁知道他心里的伤,又有谁能够懂得他心里的痛。然而,他却没有因此颓废,而是选择再次回归CBA赛场,回归他最爱的篮球,回归伴他成长的广东宏远,再一次为总冠军追逐。当球场上的他因对方球员指甲刮伤血流不止时,他显得淡定而自然,当鲜血染艳球衣,他只是简单包扎后重回到比赛当中,球衣的鲜红色那么艳,那么刺眼。他所缝的每一针,流的每滴血,都是为了他的目标而拼搏。他在舆论面前鼓起勇气“再一次”,随后才会有了之后的CBA大满贯。他走的一步一步,每一次“再一次”都只是为离他所追逐的目标更近些。

再一次,为成功积蓄力量。当能量爆发时,你会充满活力和追求成功的热情。曾经有一个高考生,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对成功的执着和追求,但高考过后他却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他的信念很坚定,于是,他选择了“再一次”高考。他无视旁人的猜疑和否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再一次”。然而,事与愿违,第二次他还是落榜了,失败和绝望重重围绕着他。最后还是从失败中奋然崛起。最终,经过六年时间,他考上了自己所理想的大学,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丰富,他可以直接工作,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贡献。之前的六年复读的黯淡和如今的成功多大的反差。然而,是什么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是他执着的精神,每一次鼓起的“再一次”的勇气。

再一次,为梦想追逐;再一次,为理想拼搏;再一次,为成功奋斗。

再一次鼓起勇气,造就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