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900字

底线

900字 高三 记叙文

山东烟台一位73岁老人突然晕倒在街上,许多路人围观却无一人愿伸手扶一把。老人醒来后浑身没劲儿,发现没人帮助,只好掏出200元钱请求路人将其扶起。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一名被撞女大学生不治身亡,另外一名被撞女生重伤,肇事者非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前往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途中被拦下还疯狂叫嚣“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爸爸是李刚。”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还有药家鑫开车撞人后还连捅八刀,以致受害者毙命的恶劣残忍行径如此令人发指,居然还有人因为他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而为他开脱。这种视生命为儿戏,极不负责的人,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近年来,“底线”这两个字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我们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刻”。我们也许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道德是否已逾越了自身的底线?

崔永元大声说:“我没有!”面对央视和其它电视节目的一些“公共”与“商业”不分的恶劣行为;面对一些主持人“人格”与“节目”分裂的虚伪行径;面对《实话实说》中越来越少了的实话和越来越多的逢场作戏;面对越来越多的商业节目给小孩带来的不良影响……他愤怒,他拍案而起地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不道德的行为大加挞伐。

李承鹏大声说:“我没有!”足球记者李承鹏因报道黑哨,多次遭到封杀,最后被停职处理。他的同事也对他群起而攻之。然而他坚决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一定要说真话!于是他开辟新战场,转写小说,用犀利的文字让更多人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让正义主宰这个世界。

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大声说:“我没有!”长江大学文理科十多名学生在江边野炊,这时两个小孩突然落水,同学们迅速跳水抢救,危急时刻,被吓坏的同学们也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救助,但水情复杂,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献出了生命。是什么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素不相识的人?是自身的道德底线!他们捍卫自身道德底线的行为撼动了警醒了所有人的心!

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北大校长为所有道德底线尚存的人撑腰:“扶!”小孩子不慎从十楼跌落,接不接?吴菊萍用脆弱的臂膀托起生的希望:“接!”眼看有小孩快被耐火材料砸中,救不救?“最美女孩”陈媚捷冲去上去保护:“救!”我们看到了处处开放的善良之花:……他们扶的、接的、救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道德底线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惨痛代价还不够多吗?中国还有人死死捍卫道德底线,你们看到了吗?

正在成长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我不能抗拒长大。”我这样对自己说。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曾经最熟悉的东西正逐渐离我远去,而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楼下邻居家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做着当年我曾做过的游戏,秋千依然不知疲倦地从最高处落下,又回到最高处。秋千永远在那儿,可上面的孩子却换了一拨又一拨。

成长之路,一步一步走来,许多原本以为的美好与纯真,在每天单调的重复里逐渐散去;许多让自己斤斤计较、铭记于心的东西,也在成长这漫长又华丽的旅途中,化为嘴边的一声轻叹。

关于书法

七岁那年的夏天,妈妈轻轻地握着我的手,我拿起特制的小羊毫,从此开始了与书法为伍的日子。可自从新鲜劲儿过去之后,练书法对于我来说便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了。每天练字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姿势、笔锋、力道、间架结构……都着实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握着毛笔,反反复复地临摹着字帖上的汉字。两个小时的时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是4集《西游记》、6集《多啦A梦》,是游乐场的一次碰碰车。想着楼下小伙伴们的嬉笑玩乐,我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那时候,小小的我却学会了假借上厕所、口渴喝水、闹肚子来躲避书法练习。三番五次下来,妈妈终究还是识破了我的诡计,好言相劝之后便是一声声严厉的呵斥。于是在哭声、骂声中,我继续拿起毛笔写下一个个那时或许还不认识的墨色方块字。

小时候的时钟也永远不了解我的心思,那长长短短的指针在练字时总是悠闲地在钟面上散步。却在难能可贵的10分钟休息时飞速狂奔。那时就给了我关于相对论的初次体验。

成长就是有一天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流利地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字竟有了行云流水的味道。正在长大的我逐渐了解了楷书的方正有力、隶书的端严峻逸、行书的遒劲飘逸、草书的率意颠逸,于是我在那书法中尽情地挥洒,只是单纯地想写字。没有儿时的不情愿。

当我刚爱上练书法时,成长却将它无情地剥夺了。当那个需要妈妈拿着教尺和糖果督促哄骗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可以自主写下飘逸书法的少女时,我却再也没有太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写上一副熟悉的诗句或对联了。只是偶尔还会轻轻拂去笔架上积久的浮尘。整理一下凌乱的字帖与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偶尔会将钢笔当成毛笔,自我陶醉地练习。这一点点的牺牲,只为能换来成绩上的进步、老师评优时小小的青睐,抑或是家长在别人面前自豪的表情。

也由于练书法,我的童年和其他孩子不同,没有多彩的游戏,有的只是黑白相间的笔墨纸砚。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我也失去了许多原本属于孩子的童真和丰富的童年生活。

成长,在收获的同时,也在失去。

关于理想

小时候的理想总是很伟大,伟大到不知天高地厚。

那时候的我总是仰着头问妈妈:“妈妈。你说我长大之后是当科学家好呢,还是当文学家好呢?”纯真的眼神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脸上也笑靥如花,仿佛这问题就跟今天中午是吃饭好还是吃面好一样。

小时候的理想很单纯,就是吃饭时想当美食家,读书时想当文学家,跑步时想当运动员,吃药时想当医生……

逐渐成长之后,我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也了解了这世界的伟大与复杂。小时候的理想在长大后的我看来,也愈发的可笑,想着当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明确了我想要什么,渐渐地确立了我需要长时间为之努力的目标与理想。

初二那会儿,我疯狂地爱上了文学。我不断地阅读、写作,希望从中获取更深刻的感悟。那时的我喜欢读余华,喜欢他那贴近生活的描写与幽默的叙述方式。他的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缓解苦难的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叙述策略。他的文字就像民歌般迁流曼衍,流淌着作者平民化、生活化的平和节奏。在那时,我就暗暗地想,一定要多阅读、多体验,写下更多、更深刻的文字,做一个小小的写作者。

再后来,我又喜欢上了周国平、村上春树、托尔斯泰……甚至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还经常把作文写得意识流一般,任思绪飞扬。可就在作文分数屡创新低之后,我终于放弃。只好又将各种引经据典、主次分明的模范作文一一看过。在拿到高分之后却略感无奈。看着一篇篇充满虚情假意而近乎雷同的文章,我屈服了。毕竟在现实之下,分数才是王道。

或许,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消磨理想又不断树立理想的过程。成长,是让你明白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从而迫使你不断做出调整。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经常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时的孩子,10个有5个说是要当科学家,还有两个想当警察,两个想成为画家,1个想当可以任意布置作业、组织放假的校长。可现在呢?每当被人问起现在的理想是什么时。有多少人会茫然失措?又有多少人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们都知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我们只好将心里最纯粹的理想与信念深深地埋藏起来,不愿说出口,怕被人笑话。我们是如此的平凡,我们不知道在成长的旅途中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样的风景与什么样的结果,以至于悄悄地将自己小小的理想埋在心底。

关于朋友

我始终认为朋友都是莫名其妙交上的,一句投心的话、一个相似的眼神、一封家书般的信件……都会让人瞬间拉近距离,成为朋友。

人终归是群居性动物,一个人时会孤单,会害怕;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在家会寂寞。可是有了朋友的陪伴,一切都会与众不同,寂寞的土地也会因为朋友的到来而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小时候,大人说,你要找成绩好的同学一起玩,这样可以提高成绩;你要找文静的女孩做朋友,这样可以改改坏脾气;你要找家庭背景好的人到当朋友,长大之后或许可以得到帮助。我咬了咬嘴唇,不明白交个朋友为何还需如此讲究。

我有了许多朋友。我和她们肩并肩走在春日的煦风中。这种感觉真好。有时候,朋友真的不要有太多的讲究,不用管她成绩如何,模样是否俊俏,背景是否显赫,只要心灵相通,彼此知根知底,足矣。

小时候,我有个“青梅竹马”的朋友。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跑到院子里,与百花合影,与草木嬉戏。我们会穿梭在大街小巷里、像卖水果的小贩一样大声吆喝:“卖西瓜喽,我们的西瓜甜到会唱歌哦!”我们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在我被家人责骂时,他会扮鬼脸逗我开心。后来上了中学,他变得优秀,变得温文尔雅。由于课业的压力,他与我渐渐疏远。他进了重点班,拿奖学金,节省出一切时间来学习、看书。有一次,我对他说:“今年院子里的花开得很漂亮呢!”可他却问我:“物理第3题的离心率等于几呢?”

原来成长是现实与回忆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小时候的天真无邪、互相游戏,早已化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我送他去车站。上车时,我俩相视一笑。他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啊。那时我才意识到,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会为了一根棒棒糖和我赌气、千方百计逗我开心的小男孩了。

望着他日渐硬朗的轮廓,我想,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人来填补你的快乐与忧伤。不管今后是否联系,是否见面。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片段,那些与我有过交集的人,那些带给我美好回忆的朋友,不管未来结果如何,我都会铭记,都会深藏于心。

我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下一场雨。雨帘中,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身着小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的影像逐渐模糊,向前走去的是一个目光坚定、优雅自信的大姑娘。那些遇见的事、许下的诺言、拥有过的梦想,全都随着雨滴落下来,汇入了一条名为“长大”的河流中。

成长,就像一个诉说不完的故事,有着多个结局。那些刻骨铭心的篇童,重重叠叠地倚在过去的岁月中,拨动着漫天的杨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