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故事1000字

我的青春故事

1000字 高一

一缕金色,是光;一泓皎洁,是月。每一次抬腿,每一个舞步,是青春。每一件演出服,承载着青春的回忆,每一双舞鞋,讲述着青春的故事。夏夜星空,璀璨的星宇漫天绽放,照亮青春的道路。

小时候,每个星期最大的噩梦就是星期六下午的舞蹈课。每次在离舞蹈教室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无比凄厉的哭声,令人毛骨悚然。我的腿一直不好,每次都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每次压腿,老师都会让我们数数,从一数到一百。这一百个数,仿佛使我在地狱游历了一圈。每次都是泪流满面,飞快的数着。休息时,总会望向窗外,看近处的银杏树。它随风摆动,柔软,自由。我也多想成为一片银杏叶,和其它叶子一起快乐地摇晃。老师也总说我的动作很僵硬,没有用心灵跳舞。跳舞是用身体,与心又有什么关系?我想。每次舞蹈课我都是熬着,熬着,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本来以为,我可以一直像这样混过以后的每一节舞蹈课,但更大的不幸也已悄然降临。以前的舞蹈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不教了,新换的舞蹈老师却更凶更狠。压腿时全然不顾我的哭泣,喊叫。尖叫到破音,哭泣到绝望。终于,我受不了这地狱般的痛苦了,就像紧紧握着银杏叶的拳头突然松开一样,银杏叶随风飘扬,越飘越远。飞过树林,划过水面。我不顾老师的阻止,飞奔出舞蹈教室,跑了很远。跑过前台,跑出大门。躲在楼梯间里,蹲在地上捂着嘴悄悄哭泣。

眼泪,一滴滴落在地上,“啪嗒啪嗒”。舞蹈除了痛苦就是痛苦,没有优美,没有欢乐,没有享受。我真的不想再学下去了。过了很久,妈妈才找到我,我一下子扑到妈妈怀中,哭着说:“我不要再学了,我真的不要了。”终于,我摆脱了这个噩梦。

后来,我再也没有上过舞蹈课。但有一次,我和挚友一同去看话剧演出,在演出的结尾,是一段舞蹈。每个跳舞的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没有哭泣,没有痛苦。穿着长裙的她们,很美,像一朵朵正在盛开的花,是那样迷人,那样引人注目。我的心乱了一秒、两秒……往年所学的动作再次涌现在脑海中。出剧院后,我独自一人来到公园中,坐在无人的树下,回响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步。那是一棵樱花树,一簇簇的樱花正在绽放。风吹过,樱花翻飞着飘落,像一个个粉白色的精灵,在空中自由地飞舞。樱花树和当年舞蹈教室窗外的银杏树在眼前重合。一瞬间,地动山摇,心灵震颤。我站起身,脑中再次浮现动作。张开双臂,在空气中划过,凉丝丝的。软底鞋踩在草地上,无声。每个动作都清晰地映在脑海中。抬腿,小跳。闭上眼睛。踮脚,转圈。没有音乐,风儿就是伴奏;没有镜子,心灵就是标杆。这一刻,我完全放松下来,感受舞蹈,享受舞蹈,与自然共舞,与心灵共舞。

一步,璀璨的星宇。

两步,皎洁的月色。

三步,金色的阳光。

四步,飘落的银杏。

五步,翻飞的花瓣。

六步,无声的舞蹈。

几度失散,才发现依旧热爱。

风掀起耳边的几缕碎发,拂过面庞,抚摸心灵。舞蹈还在继续,青春的故事还在上演。

用心灵跳舞,用心灵讲述我的青春故事。

论想象的重要性

1200字以上 初三

中秋佳节,是月亮展露她那番皎洁与明净的日子,脚踩在地球观众席的我作为中国现有的十四亿忠实观众之一,当然按时守望在窗台边。不巧,被黑夜的云遮挡,虽然只能看到这玉盘的一小半,但我坚信不疑,它一定还是书中那般美好的样子,坚信不疑……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对于月,古人们从不直接描写它的外貌,最多也是品品它的微光和温润的轮廓。最常写的,就是把月好像当做一个树洞,任何思想寄托都放在它的身上,亦或让她实实在在装起了“广寒宫”、“嫦娥”和“玉兔”。每晚它都准时上岗,就像个知心大姐姐,等待着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倾诉,它就始终静谧地宛在宇宙这片浩瀚的湖海,轻轻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啊——直到1969年7月21日那天……

三个人肩负着全人类的好奇心,沉重地踏上这个星球。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普天同庆,科学的研究成功了,但是,千百万人心中的庇护所却就此崩塌。月球上真的没有广寒宫,没有嫦娥,没有玉兔,几千年的传说,就真的只是传说。月球,就只是一颗满含着各种化学物质的大石头而已。

星海依旧如往常般璀璨,但那颗月的魅力,再不如从前了。如今,少有像苏轼那样为了赏月专门出门的人了吧。就连感叹柔和的月光,也得再后缀一句:“我知道月的光是由太阳光反射过来的。”那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何尝不是一场谋杀,杀灭了无数人心中的梦。

所以说,想象实是一个推进了文学发展的能力,当感性被理性的打垮,心中的梦想化为泡影,这世界实在太无聊。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只能叫做进化后的猴,人与人之间还只需用树叶遮体,过着采集生活那无忧无虑的日子,饿了去找食物,困了回到领地睡下,一片地采尽了就搬家。这虽听起来不太环保,但颇有“桃花源”的意味。这是的人们,完全以物质为大,也就是这样,过了数以万计的年月以后,农业革命爆发,地球上才终于有了点动静。而现在,人们常说:“我们不得不为了现实拼命。”实际上,那让无数人不择手段为之疯狂的“钱”又怎么不是一个想象的产物呢?钱,它曾是一袋袋小麦,一片片贝壳,一块块黄金,而现在是一张张纸片,甚至一个手机屏幕上的数字。钱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上述物品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都不是。它是这些东西这不过因为那个对应的时代里,人们都默许它的价值,在面对那一张红色纸片时充满了激动,仿佛它重量无限,虽然它其实轻如鸿毛,但人们就是能通过想象给予它价值。由它,有了股票,有了市场经济,有了支付宝,甚至所谓的“比特币”。“钱”的发展恰恰见证并参与了社会的进步,不再像采集社会那样停滞不前。

再者,法律。法律只是一本厚重的书吗?如何解释“不成文的规律?”法律,它只是被我们默认,相信它是不可侵犯的东西。它是白纸上的黑字,是人们心中的准则。法律让社会正常运行,而我们用想象守卫着它的权威与合理性。

想象,怎会仅止于孩童的天马行空。它存在于文学,存在于美学,绽放在感性里。它又存在于数学,存在于金融学,运用在理性里。所谓世间万物,正是我们将它们想象成了它们本身,给予了他们含义与价值。这是唯有想象能做到的事,也是唯有人类这个神奇的物种能做到的事。中秋,一个盈满想象的节日,去让思维透过层层迷雾拥抱月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