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之旅700字

香山之旅

700字 六年级 写景

我爱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但更爱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香山,它秀美的山水,诱人的魅力,就足以给游客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清晨,在生机勃勃的大地被第一缕灿烂的曙光所照耀的时候,我带着浓浓的兴致踏上了前往香山的路。

进入公园,四周洋溢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叽叽叽,喳喳喳。听,树林里的歌唱家-小鸟,它愉快地歌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画,挥不走,扯不开。山披着雾,雾笼着山,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使我为之陶醉!

“嘿!宝贝儿,想什么呢?是被这美景吸引了吧!”这时,我看到爸爸戴着一顶运动帽,身穿一套夏季运动服,脚上是一双纯白色的耐克运动鞋,正坐在前方不远处的台阶上,手撑着脸,微微皱着眉头,像是若有所思地看着我,我这才回过神来,冲他抱歉地一笑,然后做了个鬼脸,赶忙飞快地逃走。父母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然后朝我追来。

我站在香山脚下仰望,心想:“嗐!不就是爬爬山吗,对我这个体育全优的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可难不倒我。”

于是,我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了一口气,一路小跑向山顶冲去。没过多久我就大汗淋漓,口腔里有种想吐的感觉,我皱了一下眉头咽了下去,准备接下来用蜗牛的速度前进,走了不久看见爸爸坐在石头上休息,我心里一阵激动,一下子就扑了过去,“累……累得不行了。”我倒在爸爸的怀里,呼吸急促得要命,似乎这山中到处都充满了我的呼吸声。“来!我扶你,继续爬!要爬就要爬到山顶,有始有终。”妈妈开口了。我用手支撑了一下,摇晃地站了起来。

不知又爬了几次,休息了几次,在一个拐弯处好像听到了鼓掌的声音,“是不是快到终点了?”我激动的问,随之兴奋地跳了起来,眼睛里闪出了喜悦的光芒,我咬咬牙冲了上去,终于到达终点了,“啊,辛苦终究没有白费呀!”那一滴滴汗水凝成了胜利后的微笑。

我站在山顶向远处遥望,云彩的四周都像镶上了金边的丝巾,那么灿烂,一群鸟儿飞了过来,扯了一块丝巾披到身上飞走了。

小学六年级:崔熙冉    指导教师:王晓峰

香山游记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记叙文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老向导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老向导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景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