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考证的乡愁800字

无从考证的乡愁

800字 高三 叙事

对于故乡的情思,实在令人费解。在那块原隰之上,既没有巍峨的高山,又没有辽阔的大湖。只不过在一方小小的平原上,零星的散布着几丝细流,些许树木和几块绿绿的庄稼地。除去这些再没有什么可值得一提了,但偏偏就这几样东西,却抛给远在天边的浪子一份丢不下的乡愁。

故乡不在乎你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你给她的记忆永远是曾偎在她怀里的婴孩。她永远是你酒阑灯灺后相思的对象。可是,不知不觉中,原本清晰的故乡竟会渐渐模糊,似乎有只隐形的手一点一点撕去我藏在心底的故乡,扯得我阵阵心痛。

这突然而至的变故,使我不知所措。我知道这不是久客他乡淡化发我的感情,不是都市的繁华疲劳了我的眼睛,更不是无尽的欲望扰乱了我的乡心。他乡的一切都不足以破坏我的故乡。惆怅的浪子,该去哪儿寻找答案呢?

难道是面目全非的故乡令我的乡愁无从考证了吗?

依稀记得,故乡的天蓝水璧,鸟语花香。一生中,大概唯有童年才有一份能与乡愁相媲美的天真。童年永远是快乐的,即使有过不快也是一闪念的事;而乡愁虽名曰愁,其实更多的是对不可追及的童年的千缕相思。

小时候,常在清清的小河里捉鱼,常在凉风习习的树林捕蝉,常在回家的小路上打雪仗,常在烈日炎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诸般情形,浮现眼前,终于舒展了紧锁良久的眉头。而如今,曾嬉戏过的小河污浊不堪,乌黑的臭水似乎能漫溯到人的胸口,憋得心发慌。曾撑出一片绿荫的树林,也在人们无尽的需求中慢慢消失。现在的农民再不会顶着烈日捡拾那些微不足道的麦穗。农耕机器的高速发展将丰收缩得不再漫长,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改造这个贫困的故乡。她的发展是进步,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落后。在物欲纵横的时代,故乡逐渐失了她的天真。

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河中嬉戏,林中捕蝉,日下拾穗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在空调室里无休止的学习,学习。想一想,少了天真无邪的游玩,当他们“白雪落满头”时,童年又有什么能让他们频频回首呢?

故乡的一切被无知整得面目全非,一片混沌。让我的乡愁无从考证。

水不再清,树不再绿,只有乡愁时时泛起!面对表面整齐,内里狼藉的故乡,我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闭了眼向梦里找寻我的故乡。

我正十六岁

500字 初三 记叙文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自己不知不觉进入了十六岁的雨季,十六岁的我,多了一分成熟。十六岁的我,从盲目走向成熟,十六岁的我理解了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念。

十六岁的我,从无知走向探索未知,十六岁的我理解了乡愁的滋味:什么是乡愁?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眷恋,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乡愁更是“大陆在这头,我在那头”的海峡隔膜。

十六岁的我,从盲从走向成熟,十六岁的我,懂得了时光的流逝无法掌握,缘分的来去难以强求,思念是美好的心情,惟有你我的情谊永远不变。

十六岁的我,从无知走向成熟,十六岁的我懂得了何为爱国?爱国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死不瞑目,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有一年”的期盼,(接上)爱国更

是“昨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旷世情怀。

十六岁的我,从无知走向成熟,十六岁的我懂得了什么是追悔莫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追悔莫及的诠释,“才上眉头,又上心灵”是追悔莫及的内涵。

十六岁的我,从盲从走向成熟,十六岁的我,懂得了爱情的内涵:爱情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亘古眷恋,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睨与坦荡,爱情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追求。

十六岁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