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岸,而心无岸900字

生有岸,而心无岸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世人总感叹人生之短,渴求无穷的光阴。他们争名夺利,为纷繁遮蔽了灵台清明,最终消逝殆尽于滚滚红尘。

世人皆嗟叹,是因为他们被生之岸桎梏了心灵。殊不知,在万千人皆争渡泅游的生之岸侧,有人从心之岸出发,起帆远航。

心无岸,是一种宽容,一种上善若水的悲悯。

总有那么些人,他们不骄躁,不虚浮,凭着心中的宁静走于尘世间,给尘蔽的炎凉之世添上一抹清芬。曾听说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印度人在河边发现了一只溺水的蝎子,便毫不犹豫伸手去救,被蜇伤了无数次,仍一意孤行,旁人相问,答曰:"蝎子蜇人是它的天性,我却不能因为它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

蝎子蜇人,刺痛难耐,可能致死,象征的是生之岸;而印度人救蝎,宽容悲悯,以心之无岸超度了肉躯的疼痛,真正地解放了自己的心灵。

心无岸,是一种豁达,一种忘怀得失的明悟。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最终流落琼州。常人如他,必然捶足顿胸,怮然痛哭,恨那当权而不仁的昔日好友,以那荒僻悲凉的处境。但东坡没有,他潇潇洒洒边吟边行,更是以其粲然诗赋闻名天下。不难想象,千年前同一轮月下,他是以何等豁达的心境,悠悠吟出一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遭贬,仓促终生,是生之岸的阻扰,然其吟诗作乐,忘怀得失,却升华了他的灵魂,真正达到了心无岸的妙境。

心无岸,是一种奉献,一种鞠躬尽瘁的精神。

时光流逝间,总有那么些人,他们把履痕留于往史,把生命奉献于将来,于是乎其名永存,其心无岸。

大禹的心无岸,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肉躯抵挡万里洪波,保住了百姓的幸福;李冰的心无岸,他携父共筑都江堰,视野超脱了历史,铸就了工程学的奇迹;海子的心无岸,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带着一颗光明的心离去,温暖了沉寂的诗坛;袁隆平的心无岸,他致力培养杂交水稻,终成万亩良田,保障了世界人民的温饱……

诚然,我们或许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置生死于度外。但身为凡人的我们,为什么不用心之无岸来勉强自己,在生之岸的有尽地域里游得更广远,活得更精彩呢?

以宽容悲悯之心来洗礼自己吧,你将发觉生命充盈着禅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豁达明悟之心来塑造自己吧,你将发觉烦恼云消雾散,境明,千里皆明;以奉献拼搏之心来升华自己吧,你将发觉滚滚红尘尽逝去,守得一片云开见月明。

当你已谛悟个中奥妙,你已然从生之岸的起点来到终点,投入了心无岸的境界……

生有岸,而心无岸!

生有所息,息以安之

800字 高一 记叙文

常听说,人这一辈子生来就是要忙碌的,直到忙完了这一生,入土才得以“安”。孔圣人用一生来做学问,而子贡一时倦于学习便有退缩之意,自然应用“生无所息”教导他。然而,这“息”也是一门学问。所谓“生息”两字,息以生之。

古时帝王凡开朝建代之时,多令其子民以休养生息为重,可说是休闲文化的鼻祖。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也可称得上是建立在“休闲”两字之上:古人崇尚琴棋书画,今人推行旅游运动,无一不形成一种风尚。而中国的名人志士,在休闲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饮酒赋诗,陶渊明隐居田园体会自然,欧阳修酒会诗友写下旷世名篇。狭隘地理解“生有所息”既是放弃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坚持不懈的颠覆显然是不够明智的。人生好比是一个挂满名作的艺术长廊,若是永无止尽地走下去,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若是走走停停,沿路收集点滴地感悟,到终点时则是充实幸福的。我想,明白怎样“息”或许也就明白了怎样“生”。

现代人习惯用简简单单的“效率”两个字来评价一切事物的好坏――人如果想要成功,必须在单位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仔细斟酌这样的观点,透露出的是一种过于片面的人生观,和把“息”等同于“惰”的一种思想误区。恰恰相反,“生无所息”未必意味着碌碌无为,而碌碌无为却往往是“生无所息”的产物。人活于世,如果只是空洞的躯壳,就无异于一个非生命体。我们需要用“息”的方式来沉淀,来感悟。其实我认为,“休闲”比“休息”更接近于这里“息”的概念。小到品茶观景,大到书法行文,人们以休闲的方式积累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生观――休生以养性。

回到“息以生之”四个字,“生”绝不是生存、存活如此肤浅,而是一种生活,乃至人生观。而休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使人的精神得以沉淀,甚至是升华。诸葛亮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而“息”的学问正在于可以达到“息以明志,息以志远”的境界。生无所息,走的是高速公路,路是平坦的速度是飞快的,然而一路走来,心中除了满满当当的疲倦又塞得进多少精神风景;生有所息,走的是铁路,穿过田园江河,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没有散落任何沿途的风景,得到的是一座精神的花园。

故曰,生有所息,息以生之也。

生无所息,心尚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