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世间最遥远的距离”1000字

谈“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泛舟于历史的诗海里,古人提笔兴诗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使那段即将快被风干的距离再一次焕然一新起来。《汉乐府》中唱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山盟海誓往往到了最后被现实催作了世间最心碎的悲痛,最遥远的距离。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各个都是国色天香,可命运就是会捉弄人,在一个大雪天的骊山脚下,玉环与三郎相识了,有人说这一见钟情开开始了他们缠绵的爱恋,但我认为“夜雨闻铃肠断声”说的没有错,从此他们走向错误,走向陌路,断送了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重色误国的李隆基还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心追求这段黄昏恋,三郎对玉环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此不再顾问故事,沉迷于美色中,他忘记了一个国君的责任,愧对自己是一国之君!“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坡上六军不发,三郎被迫用一条白练隔开了彼此生与死的距离。作为一个国君,他最后选择了国政,作为一个丈夫他抛弃了自己的爱妻。真是“不及卢家有莫愁”谁会料到结局竟是“一杯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呢?难道古人的教训与遗作把这份情墨韵的不够遥远?不够深邃吗?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又是一个多情郎,他年少聪颖,读过的书目既能成诵,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以词为闻,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令人不忍卒读,他就是“断肠声里忆平生”的纳兰性德。

在性德眼里前朝的三郎与玉环只不过是“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易破碎的物语,“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只不过是场过剧而已,他的词见证了历史,也承载了许多幽情。身在权贵家族的他当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后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

是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的一曲”何事秋风悲画扇“记述了班婕妤在后宫里面凄凉哀婉的怨歌行,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汉成帝过世后,班婕妤守着灵柩,清清冷冷地渡过了余生。

对啊!人生若只如初见,若与相爱的人如同初次相见那样惊艳和期待,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么三郎和与玉环、性得与爱妻、班婕妤和汉帝的距离也不会那么的殊途。但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中的诗词都记载了一切并告诉我们当美好的事物瞬间支离破碎的时候,是最心碎、最遥远的距离!

……

去年紫陌青门,

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

只消几个黄昏?

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二:邹超(邹若寒)

谈“低碳生活”对生活的影响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这2009年年底的气候大会中“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