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昆虫记》读后感

650字 读后感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创作的一本描写昆虫的矿世佳作。这个暑假,我初次接触其书,便被书中这个现实、美妙的昆虫世界所吸引。

法布尔幼年生活在一个村庄中,从小他便对在空中飞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真理,更热爱生命,这促使他们探寻那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打下了基础,再加上他对昆虫的满心好奇,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这本佳作的诞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赞扬,流传千古。

巴金曾经以“用人性观察虫性”来赞扬这本书,的确如此。作为一本科普书,本应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书中对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与死亡的描写无不渗透着对人文的关怀。例如:“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此处为法布尔对蝉的描写,将它们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却领略它的生活与习性,从而使蝉的鸣叫更形象,具有意义,这必定也是一种真谛吧!

同时,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个孩子,带着满心的好奇去看昆虫的世界,还抱有一种严谨,求真的态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样描写昆虫的科普书籍就显得逊色了不少,难怪法布尔本人曾说过:“别人是将昆虫解剖进行研究,我是在昆虫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别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样的“思”,美术家一样的“看”,文学家一样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学家,一个昆虫学家,而是一个科学诗人。他让我明白了昆虫世界的与人社会一般复杂,也用人性观察虫性,更用虫性展现人性的丑恶,让我深有体会。

读《昆虫记》有感

800字 读后感

透过书本,穿越时空,我看见了一位脸上已满是皱纹,饱经风霜的老人趴在地上手持放大镜专心致志观察虫子的场景,当他发现了什么时,他就会笑得如同孩子一般。但就是被法国大文豪雨果称为的“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

为什么这么说呢?法布尔身为一个昆虫学家,却与其它的昆虫学家截然不同。他们专注解剖,而他专注观察;他们呆在解剖室或实验室中,而他呆在蔚蓝的天空下;他们探究死亡,而他探究生命。法布尔不屑于那些从古至今的结论,他说“无知可能更有益,抛开老路,可以发现新东西。”就像他为蝉正名一样。

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蝉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穷困潦倒的蝉向邻居蚂蚁乞讨食物,乞食者遭到冷落和蚂蚁的嘲讽,法布尔利用他真实的观察推翻了这一切。他在文中写道“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胆大,最决绝的就是蚂蚁。我看见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顺势爬上蝉背,拽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他用事实告诉所有人,告诉全世界。厚颜无耻,强取豪夺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

法布尔“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他用他那睿智的眼睛捉风捕影,为我们展示了昆虫的大千世界。他将他的一生都花在虫子身上,他宁愿放弃教书这种清闲的好日子,选择受一辈子清苦,他把一生都与子相绑,甚至把一家老小也同样绑在虫子上。

《昆虫记》在昆虫界和文学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些功名并不是一僦而就的,是法布尔多年如一日辛勤得来的。要说这本书最大的文学特点便是以人性观察虫性,以写虫子给我们展示人性美丽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光是写绿蚱蜢,我们就可以透过这面镜子来审视自己,是否有自私心?是否贪婪?是否宽容?法布尔巧妙地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他是以昆虫为琴玹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他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是世界的骄傲。他留下的《昆虫记》将会冲破时间的伽锁,永远滋润着欠心中的文学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