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伴我成长750字

木屐伴我成长

750字 初二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忘不了,那双木屐的履音,敲开我的童年。

木屐被爷爷疲惫的双脚拖着。采在弯弯的田埂上。我则穿着凉鞋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看雨中划破田野的静,将爷爷的影样模糊,伴着木屐敲击土地的履音。田埂上已是一串串清晰的几齿印。我爬上老黄牛的背。而犂,却驮在了爷爷的肩。爷爷佝偻着的影子定格在了惆怅的雨地里。一双生满老茧的足拖起老归的木屐。他沉沉地迈着步伐。微驼的背扛起沉重的犁。我恍惚间听到了他牙关的磕碰。烙上艰辛的岁月,那样刻骨铭心。天还没大亮。回荡着悠悠的履音。我反复聆听这沉重的履音。再回头看看爷爷。伴着履音走着。背后已是一片新翻的土地,那悠悠的履音,便在我心中回荡。

爷爷告诉我。木屐是他另一双足。伴他走过了四季的忙碌。踩碎了艰苦的日子。弯弯的田埂上,便回荡起了那悠悠的履音。那是的我,想要一双自己的木屐,想象穿着它。经过弯弯的田埂,经池塘水翻车走向远方。

一段屐击踏过的岁月,悠悠的履音中,我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将带我到县城求学。

临行的头天晚上,堂屋里响起了不断的刨子声和咳嗽声。堂屋的门虚掩着。我闻到一股清淡的木香。那是新伐木头独有的味道。灯下在墙上的影随灯光的明暗变得模糊--是爷爷的影子。他埋着头,白发恍若时光惊起的荧雪,恍惚着,他似乎再推拉,细线打磨着我的年华。扬起的木屑已盖不住沉重的叹息声和咳嗽声。这些声音与记忆中的履音交织显得太温暖太沉重。我不禁热泪盈眶。

次日黎明。我从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崭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我的床前。爷爷为我琢出旅行的足。

拖着微微有些硌脚的木屐,与爷爷一道,连同那悠悠的履音,行走在惆怅的雨地里。

“放心去吧,孩子。”

我不舍地上了车,终于伴着履音远行。那回荡在我心里的履音。编起了一张张画卷。画里回荡着木屐那沙哑的履音。

一段悠悠回荡的履音,一阕爱的长短句,永远伴我远行。

一段以老竹为伴的旅程

900字 初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颗老竹,挺立于一片新竹林中,显得鹤立鸡群。老竹的竿十多米高,海碗口粗,上面早已褪去稚嫩的,露出的底色,好像一个人饱经沧桑后一脸从淡定的微笑。老竹的叶比新竹要黄很多,冠比新竹要大很多,它像一片谷黄的云,飘在一片新竹上空。每当望见它,就会想起一段以竹相伴的旅程。

小时,竹是伙伴。

小时候,老竹所在的竹林是我的乐园。我常常和一群邻家的孩子在竹林里捉迷藏,骑竹马。那时的老竹,当然没有这么高大粗壮,没有这种苍老肤色。“驾——驾——”地“奔跑”绿色的竹原上。每当日暮四合,炊烟袅袅,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快耳膜震破时,我才依依不舍地下了马。那棵当时还不是老竹的年轻竹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当我脚刚沾地的当口,便“嗖”地一下挺直了,在晚风中向我频频招手,向我簌簌轻笑。

长大些,我才发现与它真是形影不离啊!春日,我在竹林里卡擦卡擦地掰竹笋,让母亲给我炒可口的竹笋肉丝;盛夏,奶奶从,竹林里砍几棵竹子,用来编竹帽;秋夜,我在竹林里听秋虫唧唧,它们好像讲述着无穷无尽的童话故事;寂静而冷萧的冬夜,那雨打竹叶的沙沙声,也是一首妙不可言的催眠曲,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整个童年,那棵老竹是不离不弃的好伙伴,那片竹林,就是我的天堂。

成长中,竹是良师。

后来,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慢慢不能天天走近竹林,天天与竹相伴的日子少了。可喜的是,我却在广袤的文学“竹海”里见到它挺拔的身影,听它簌簌的歌唱声,我还依依稀见到当年它与一个个文人墨客结下的不解之缘:它让戴熙浮想联翩,“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千霄”;它让刘禹锡赞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让陆放翁欣慰,“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让朱熹忘俗,“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啊,更让一代文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让人心旷神怡,一天,心情底落,在学校的园子里望见几根翠竹,回想起竹的千古名句,不由想起老竹,感叹:竹,乃花中四君子也,看那竹秀逸而有神韵,纤细柔美,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由其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质,它那偃然而起,柔中有刚的品德时刻激励着我。于是我重拾信心,从此当我遇到什么困难,像竹一样不气馁。让竹的品质伴随我到达理想的彼岸。

坐在老竹下,回味那一段以竹为伴的旅程。摘一片发黄的竹也,咛一句诵竹名句,感谢你,老竹,你抚慰我,温暖我,愿你拼尽一身劲,陪我走到生命的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