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800字

无视

800字 高三

细节决定成败。

无视细节的人,终将被世界无视。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时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铁钉,在紧要关头,使查理功败垂成。因懈怠时的无视,最终酿成了亡国的悲剧。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晋王弥留之际,以三矢赐庄宗,使其勿忘其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以亡父之志为己任,历时三载,励精图治,完先父之遗愿,成后唐之鼎盛,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然而,称帝之后的庄宗再无英明神勇,宠信伶人,狩猎为欢,日夜纵乐,听信谗言,无视劝谏,冤杀大将。成功的自满,无视一切导致亡国的行为,使得后唐国力衰微,李存勖被伶人所困,最终身死国灭。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后人对李存勖更多的是其被伶人所困的嘲讽,半辈子的英明,因为自己的“无视”,荡然无存。“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无视忠臣之谏,无视治国之理,无视劳逸之度,五代之雄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为万世之炯戒。

大事,必作于细。如果司马迁在写《史记》前没有走访民间,搜罗史料,分析史实,何来《史记》之千古绝唱?如果摩尔根没有对待科学的严谨,又怎么会几年如一日地培养果蝇,若无视了万千红眼果蝇中的那一抹白色,那座生物遗传史的丰碑上,又怎么会刻上摩尔根的大名……细节决定成败,若无视细节,成功只会离你渐行渐远。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就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基础。

远离无视,注重细节。用心做好每件平凡的小事,终将会成大人,成大事!

无视

800字 高三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对于文风峭劲、气势纵横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清代过珙曾言曰:“字字足令彼心折。”可面对如此罪名,武则天又是如何呢?她读罢此檄不怒反笑,大夸骆宾王字字有理有据,文风雄伟,不愧才子之称。

可见一代女帝的心胸气度绝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能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像武氏一般恰当地无视可不是世人皆可为。从哲学角度看,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人生价值,而非其它。只有统筹兼顾,恰当地无视一些事物,才能集中力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旅。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恰当地选择无视。

梭罗先生只为追求内心宁静而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独自一人冥思的模样,在我心里是极致的美好。他曾在书中写到:“霍洛威尔农庄的迷人之处,在我看来是它的遁世之幽。”为何遁世?因为这尘世间扰乱他思考的东西太多,所以梭罗选择无视,所以我们才能在这纷繁中读到《瓦尔登湖》,仿佛是那片湖中的一捧清泉,极致的纯粹与干净。

不仅是我爱的梭罗,法国文学家阿兰也曾对关于“无视”这个话题有过一番阐述:“对于忧郁者,我只有一句话,向远处看。”如果眼睛自由,头脑便是自由的。何谓“向远处看”?是向目标看,向初衷看,坚定信念,而非被眼前的琐事所扰。各国皆有如此的思想。中国亦如此。

五柳先生在《归去来兮辞》中自问:“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他独自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无视官场黑暗,不忘初心,只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终于他融于自然万物,在极致的和谐中了此一世。以陶潜先生为首的魏晋文人是中华文化这长长玉带上最耀眼的一处。中华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韩愈于《进学解》中有言:“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我们应该汲取事物中有益于我们的精华,而无视那些避无可避的糟粕。

历史如此,国家如此,民族亦如此。我恍若觉得成大业之人皆有此志。世界是物质的,的确。但我们都是有思想力的人类,哲学也从未否定我们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地无视身边不良的影响,我们就会发现通往梦想的大道会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开阔。

梦想可能远大,但若会恰当地无视,其梦虽远,行则必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