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养花》有感500字

读《养花》有感

500字 初三 读后感

《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上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是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了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

“多得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得多好。不过,要获得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么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了苦的人,永远无法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认真听课,却又不得不封住嘴不说话又不敢举手发言。经过看《养花》一课,我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从下学期开始,我要上课认真,举手发言,掌握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尝试学习的甜头。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走过那座桥

800字 初三 散文

我一直在不停地走着,脚步从未停下。

那个最清晰的声音告诉我:不要停下,一直向前走。我顺着一座大桥走到了尽头,是一片海域,没有蹲下堆城堡的小孩子,没有漂浮在蔚蓝海水里的游泳圈,没有冲浪时的欢呼声,没有展翅翱翔的海鸥,没有一个我熟悉的身影,是一片无人海。海水的颜色像是打翻的墨汁一样深邃,海风拂过我的脸颊,轻柔得像手指穿过发丝一般。当我醒来时,发现竟是一场梦。可那海水的冷冽、海风的柔软分明又那么真实。

自那场梦过后,我发现我爱上了大海,渴望它的温柔、宁静又广阔的胸怀。我开始去寻找我梦中的那片海。

日照的海,被落日映成橘红,平稳得只有一些细小的褶皱,给我的感觉像是欲放的花蕾,寂静平和,它和夕阳是并存的;烟台的海,有些清冷,湿度很大的空气中夹杂着严肃的气息,让我不觉屏住呼吸去感受它的刺骨,小孩子们都被紫色覆上嘴唇;青岛的海活泼奔放,一会大一会小的浪花让人们变成点缀它的忽左忽右的星辰,连空气都格外亲切;北戴河的海,温柔又时而暴怒,清冽的海风有时很刺骨,巨大的浪花让人望而却步,但大多数时是很温柔的,我欣赏它的这种个性,看着远处忽高忽低的黑色浮沉物,像是渔夫撒下的渔网。它逐渐和我梦中的那片海域重合,如果不是这人海覆盖住了它的气息,它会更令我着迷。是北戴河吗?是我梦中的那片海域吗?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它给我答案,把那些嘈杂的声音全部隐去,想象那个无人的海域。又一阵海风拂过我的脸,和记忆中的一样温和一样柔软。是它,北戴河就是我梦中的那片海域。它告诉我,是它指引我来这里,来感受到它的温存,让我又一次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走过了那么多沙滩,淌过了那么多海水,我终于在北戴河找到了梦中的那片海域。我不知道这是天意或巧合,北戴河周边确实有一座桥,不宽阔,但很长,桥的两边有和我梦中相同的红色花朵,叫不出名字,可那一簇又一簇的殷红是怎样也无法忘怀的。我没有机会再次踏上那座桥,只能在车上向下俯视那熟悉又陌生的路,是我梦中走过的那座桥,它的气息也和梦中一模一样,清新又掺杂着泥土的芬芳。

北戴河,还有我走过的那座桥。我会永远把你们镌刻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