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针线袋1200字以上

妈妈的针线袋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妈妈的针线袋,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它拾掇,串联起了我童年的琐碎记忆。

妈妈的针线袋是一个早已泛黄的帆布口袋,那是我们上学时背过的书包,后因太过破旧而退出了学习的舞台。妈妈把它拿来洗净,再在破损处缝补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就这样它又担当了针线袋的任务。

在袋中,装满了妈妈的宝贝。有颜色各异的线团;有大小长短不同的针;有把儿已经锈蚀但被缠上了小布条的剪刀;有很多的纽扣,大的,小的,塑料的,金属的,应有尽有;还有好几个黄色,铁青色的用来顶针的金属环;更多的则是平时收集的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布角,妈妈把它们按大小或者按颜色卷在一起,几乎塞满了整个袋子。

夜晚,吃过晚饭,待锅碗瓢盆收拾完毕后,妈妈就会坐在我们的身旁,拿出针线袋里的工具,借助那微弱的灯光,开始了缝缝补补。她或者把我们的书包带子加加固,或者给我们订上丢失的纽扣,或者缝上衣服破损的地方。妈妈边做边教育我们要爱惜衣物,不能太疯玩。衣服破了要及时给补上,否则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什么的。

妈妈有过做裁缝的经验,她的针线活做得特别好,左邻右舍的大婶们常常向妈妈请教,妈妈也很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大婶们总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则是妈妈缝制的小棉袄。我们穿的棉袄小了或者是里面的棉花板结不暖和了,妈妈都会给我们缝制新的。这时,她就会拿出针线袋里的工具,先用剪刀把棉袄剪开,掏出里面的棉絮,放到太阳下爆晒,待棉絮显得膨松柔软了再收起来备用。

缝制棉袄可是一件技术活,要先裁剪好棉袄的内层,也就是她说的里子,一共四片布,两片做袖子,一片做背部,一片用来做胸部。缝制的时候需要把布平整的放在桌子上,然后在上面均匀的铺上一层薄薄的棉絮,最后再在棉絮的上面盖上一层颜色好看,选料考究一点的旧布。妈妈说,里子穿在里面,只要暖和就行,布料可以差点,但面子的布料不能随便。做好这些后,妈妈就会用针线把这四块布缝合起来,棉袄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为了让我们穿上更加舒适,漂亮,妈妈还得在棉袄上完成几道工序,她会用针线在棉袄的里外绗上很多针,说是将布和棉絮连在一起,能够把里面的棉絮固定,不至于滑动。没有领子的棉袄是不好看的,做一个漂亮的领子这难不住妈妈。棉袄要天天穿脱,所以纽扣和扣眼部分不能马虎,纽扣要订得结实,扣眼的锁边要做得细密。做完这些后,一件漂亮的棉袄就完成了,穿着身上既贴身,又暖和,往往能引来大人们的赞赏。

每当农闲的时候,妈妈就会拿出她的针线袋,开始为我们准备过年的布鞋了。鞋帮的制作很是讲究,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但比较省时快捷,鞋底的制作比较粗糙简单,但耗时费力,妈妈们得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鞋底上。纳鞋底的时候,妈妈就会从袋中拿出她收集的布角料,一片一片的展开,一层一层的铺上,当有一定厚度的时候,就开始了她纳鞋底的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了。

妈妈纳鞋底的时候,喜欢用麻绳,就是把麻丝拧成一根根细小的绳子,,说是这个比棉线牢固耐用。穿好针,引好线,再把顶针——金属做的环套在中指上,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纳鞋底了。把针穿过厚厚的鞋底很是费力,这时妈妈都会习惯的利用顶针的作用,用顶针抵一下针尾便穿透了厚厚的鞋底。纳鞋底的时候,妈妈还习惯性地把针在头发上擦拭一下,年幼的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使针上沾点油以增加润滑性,减小摩擦的原因吧。妈妈纳鞋底的时候很是熟练,几乎不用去在意针的走向,都能知道针脚的位置。纳好的鞋底针脚均匀细密,横看是一条线,竖着看也是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做成的鞋子穿在脚上,会有一种舍不得下地的感觉。

就这一个泛黄的袋子,它见证了过往岁月的苍桑,它记录了我们童年成长的艰难,它装满了苦涩难忘的记忆,它领略了妈妈勤劳玲珑的双手,它缝补了岁月留给我们的裂痕,它装下的是历史的缩影,记载的却是生活的无奈。

妈妈的针线袋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关于针线袋的记忆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怕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妈妈的银发

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我的妈妈是一位“白衣天使”,今年33岁,她的脾气温顺,做什么是都很认真,是一位工作勤奋、为人和善的母亲。

在童年的记忆中,她有着乌黑飘逸的秀发。这几天,我给妈妈捶背,发现她新生了一些白发。妈妈老了吗?我心里有一种恐慌。

下午,我先来到妈妈以前的科室----内科。提起妈妈,大家赞不绝口。一位老奶奶说:“我的老伴得了脑出血,深夜里,天特别冷,我将他送到医院,小郑连忙扶老伴到病房去,然后又帮我办住院手续,再给老伴打针,输血,做术前准备,忙了一个通宵,多亏了小郑,我老伴的病才会好呀。”

离开内科,我又来到现在的科室---儿科,妈妈自从到儿科,又增加了一些班,工作量多了不少,儿科的小病号可费心多了。妈妈越来越辛苦。我站在办公室门口,发现妈妈正在写记录。忽然,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里的沉静。“喂,你好”妈妈快速接起电话,只听对方说道:“是儿科吧,我们妇产科有个新生儿,生命有危险,正在儿科,请你们做好准备!”妈妈一听,挂上电话,立刻到对面的办公室找来几位医生、护士一起忙碌着,不一会儿,新生儿便被送入急诊室。“小丁,把药水给我。”“快把氧气接上。”……我清楚的听到妈妈急促的声音。急救完毕已是下午4点多了,从急救室走出的妈妈汗流浃背,衣服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就在这时又来了一个一岁大的小不点,妈妈顾不上喝水、擦汗,又赶紧给小孩打针。第一针打进去没有回血,第二针打进去了。可那位家长指着妈妈说:“连针也打不好,不会就别当护士”。外行人也知道那小孩血管太小不好打,看到这里我气冲冲的,真想上去为妈妈打抱不平,可是,妈妈仍是面带笑容说:“对不起。”继续忙着为小孩量体温,测血压……妈妈就是这样任劳任怨。

妈妈的银发承载着工作的辛劳,妈妈的银发凝集着对患者的爱。我不再害怕,因为妈妈的银发永远是最美的,妈妈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