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900字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900字 高一 读后感

“他中等个子,肩膀和背部很宽,手脚有力,肌肉发达。由于过度劳累,背有点驼,走路的时候,抬着头,弯着腰,挺着肚子,”“从面貌上看,他始终充满忧伤和怀疑。”

这是罗曼·罗兰为我们描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基罗。他把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独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是一位贵族,并且抱有一切阶级偏见,他甚至说:“艺术应当由贵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总是生活在无止境的狂热中。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我疲惫不堪,从来不曾有人像我一样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虑,只想昼夜不停地工作。”在艺术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狂热地生活。

他孤独,他无奈,他痛苦。因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存在,他承载着与生俱来的痛苦。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他说:“叫我痛苦吧!痛苦吧!在我这一生中,我找不到那一天是完全由我自己安排的。”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叹道:“我爱死亡,我的生命就在其中。”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在令他痛苦的折磨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名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灵就像崇山峻岭,我并非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自己离永恒更近。随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来,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赏他伟大艺术作品的同时,他人生的经历也给我很多的启迪: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所以,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在世如莲,净心素雅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没有谁能够永远地沉浸于甜蜜,也没有谁的一生,总是大起大落,跌宕难安。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平凡的。犹如一片荷叶的简洁,一枚莲子的微渺,一滴露水的薄凉。当尘世的浮华迷离了双眼,当岁月的风尘凌乱了光阴,这时,平凡的你我,只需静下心来,便能够感受到,心中那枝洁净的莲花正在徐徐绽放。

一习微风,涤荡了一池碧波,一枝芙蕖,潋滟了一怀心境。炎炎夏日里,总有一道风景,让人驻足,总有一缕清香,令人留恋。远望去,那蓬勃舒展的田田荷叶间,点点娉婷的红莲若隐若现,犹如玉面玲珑,娇婉含羞的女子般,楚楚惹人怜。近赏时,更是让人心旌摇曳,欲罢不能,只一眼,便甘愿醉倒其间,不复醒。那亭亭玉立的芳姿,徐徐舒展的红袖,不染纤尘的秀妍,就这般,轻而易举地虏获了所有人的目光,也拨动了那早已蒙尘的心弦。

倘若知己红颜能够安抚漂泊的灵魂,那么,净婉的红莲便能够明澈迷茫的性灵。我们都是尘世间疲于奔命的人,浮世的喧嚣与烦琐的世相,犹如那夏日骄阳般,炙烤着一颗本就焦躁的心。倘若一个人,只是一味地追求入世生活而不知停歇,那么,只会被浓郁的烟火呛染得身心疲累,生活也愈加苍白。同样的,倘若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渴望跳出世外,栖居于无尘的桃源,也只是自欺欺人,水中捞月罢了。也许,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以出尘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如那枝净婉的红莲般,即便身陷泥淖,也要保持身心的明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我的家乡,虽无西湖的底蕴,亦无洞庭的风光,但那一湖澄澈如镜,柔和似锦的秀水,着实令我深深眷恋。故而,每有闲暇,我便会骑上脚踏车,听着沁心的筝音,环湖而游。其实,与其说是清丽的湖水触动了我,莫如说是那亭亭净植,袅娜生香的红莲令我忘忧。友曾说,她最喜白莲,出淤泥而不染,冷艳而清绝,惊世且骇俗,一袭素缟,却令众多粉黛无颜色。是呵,那淡雅的芳姿,出尘的风骨,孰不心动?只是,如此仙葩实在不该落入这风尘起落的浊世,承受浓郁烟火的熏染。对于那遗世独立的白莲,我的内心是敬畏而惋惜的。

红莲最是我所爱,华而不媚,艳而不俗,热情而不张扬,恬淡却不虚无。即便是身陷泥淖,也能以微笑的姿态,娉婷于红尘之中。她是迷恋人间烟火的,一怀柔情,一指婉约,不胜娇羞,同时,她亦是清醒自持的,面对浮华,不会让自己低入尘埃,迷失归途。明媚的胜放是她的姿态,淡雅的风骨是她的内涵,清澈的性灵是她的本真。有时,我能够伫立一隅,痴迷地伴她一晌,而不愿离去,甚至在心里默默祈愿,请求慈悲的佛,许我做一枚微渺的莲子,与她共筑一帘幽梦。

弹指间,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如期而至。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开始陆续赶来,以至整个环湖的街道,都停满了形形色色的车辆。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或乘船采莲,或手擎荷叶,或卧剥莲蓬,或临岸垂钓,都愿记录下这难忘而美好的时刻,热闹非常。友曾说,观景一个人最适宜,倘若多一个人,便少了一份清静雅致,也少了一份观景的心。而这些风尘仆仆的游客,又是为了赶赴一场怎样的际遇?也许是单调的生活节奏,与枯燥的工作环境,致使他们甘愿融入这熙攘的人流 ,在一枝娉婷的红莲中寻找一份诗意,觅得一丝清凉。

即便如此,那淡雅出尘的莲荷依旧清新如昨,从容如昨。面对世人的叨扰,她是这般宽和,以佛的悲悯,普渡着所有与之邂逅的过客,为他们洗去一路风尘。她在最炙热的时节,以令人惊叹的胜放,让天地失色,让山水汗颜。却又在这最美的花季,将所有的绚烂,毫无保留得交付给了来往的过客,交付给了芸芸众生。然而,即便是佛,也要历经生老病死的轮回,当时光的齿轮无情地碾过葱茏的青春,任谁也无法将其倒置,将其逆转。再回首,凋零已然成为了生命的主题。

我们总是认为,指尖流淌的光阴是可以恣意挥霍的,却不知,看过春风的姿态,赏尽夏花的绚烂后,即临地,是清秋的枯瘦与冷月的清寒。前几天,友曾说,她伫立于水畔叹惋良久,昔日那让人流连忘返的胜地,那楚楚动人的红莲,如今,只剩下干枯泛黄的残叶,与过往的寒风了,透着不尽的凄凉。命运是如此的不公,那出尘的芙蕖,原该‘质本洁来还洁去’,然而,却如《红楼梦》中的槛外人妙玉般,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听闻后,我的内心亦是无限悲戚,想要宽慰友人,却无语凝噎。

其实,今天的陨落,何尝不是明日的新生呢。“莫叹萧疏秋已暮,尚有残荷散清幽”,莲荷终究是悲悯的,带有佛性,即便是凋零,也要为污秽的泥淖奉献出自己的最后一丝芬芳,一丝淡雅。也许,她如此不畏炙热的绽放,就是为了让每个漂泊的路人,都能够将一份清宁,一份静好沁入内心。没有谁能够永远地沉浸于甜蜜,也没有谁的一生,总是大起大落,跌宕难安。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平凡的。犹如一片荷叶的简洁,一枚莲子的微渺,一滴露水的薄凉。当尘世的浮华迷离了双眼,当岁月的风尘凌乱了光阴,这时,平凡的你我,只需静下心来,便能够感受到,心中那枝洁净的莲花正在徐徐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