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在山河破800字

国在山河破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杜甫有诗“国破山河在”,那是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唐明皇远走四川,政权易色,原先的都城被劫掠一空,人民走死逃亡。诗人有感于此,才写下了《春望》。千年以后,我们再看“国破”,无非是皇帝、军阀来了又去了,而山河依旧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依旧在,只要社会稳定下来,还是可以提供衣食之物资。而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在山河破”了。

镜头对准我们的社会——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人民当家作主“在”着……全都完好无损。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物质和文明两手都要硬,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着……祖国一片繁荣,形式一片大好。

当镜头对准我们的山河,就不那么乐观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据有关部门统计,已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面积仍在加大,草原也大面积退化。长江不但上游山壁滑坡时有所闻,而且下游挖沙还没有制止。98年的洪水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历史。罗布泊消失了,塔里木河也近消失,洞庭湖面积日渐缩小……这一切现象,都是自然对我们民族某些人盲目行为的“回声”。

神农架1957年时因有三千伐木工无处安置,就只得继续砍伐,直到2000年,据说停止砍伐了,这时另行安置的伐木工已逾六千。十几年间,不知道有多少树木从他们的手中“成材”了。这是地上的,还有地下的,从京畿附近到“老少边穷”地区,滥开小矿区,破坏资源,污染水源……,就这样无视环境保护,无视生态保护,这样糟蹋、祸害,以至疯狂掠夺。我们的大好河山,真是已经满目疮痍,伤病奄奄。她奉献给我们的,只有日渐严重的灾难!

文章结尾时,我记起了周恩来总理在考察西双版纳时说的一句话:印度的恒河和埃及的尼罗河,是古代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当初土地肥沃,农业昌盛。但是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森林,后来都成了沙漠。我们的敦煌一带,恐怕也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言语尤在耳,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清山会再,蓝天会再,碧水会再……到那时,我们的国家就会是“国在山河在”。

听爷爷讲周维炯的故事

8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我出生在素有“将军县”之称的金寨县,这是一片乐于奉献的红土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潜移默化着我一天天长大。今年春节,我和爷爷参观立夏节起义圣地——丁家埠大王庙,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1929年5月6日(立夏节)共产党员周维炯,在丁家埠大王庙以摆宴的方式灌醉了团总和团丁,成功地领导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在周维炯烈士遗像前,爷爷讲起了周维炯单枪匹马降女王的故事。

周维炯成功领导立夏节起义后,名声大振,打土豪,战民团,屡战屡胜。但是盘踞在九王寨的民团武装,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号称“母老虎”的女头领带领下,处处与红军作对,成了红军的心腹之患。

为减少正面冲突带来的重大伤亡,周维炯通过对女头领为人的分析(出生贫寒,很讲义气),提出了说服收编的设想。得到组织同意后,他便带上两名警卫,只身上了九王寨。寨里的民团听说周维炯要来,早已设下了埋伏,当他们刚到寨前一片树林时,突然,碰到了敌人设下的吊杆,把两个警卫同时吊到了空中。周纵身一跃,跳到了附近的一棵大树上,高声喊道:“早就听说你们首领勇猛,原来只会这种下三烂的手段呀,怎不敢出来和我较量较量?”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女侠带着数十名随从,飞奔到周维炯面前,用枪指着他道:“炯爷!你好大胆呀!马上就要成为我枪下之鬼,还敢与我较量?”“较量什么?”“客随住便!”“好!痛快!今天我到要和你比比,若能赢我,我答应与你合作!”“好!一言为定!”

第一场飞马射铜板,说好规则,只见那女贼纵身上马,马飞奔而去,她身体一侧,连扔三枚铜板,击中一枚,围观者一片欢呼。周维炯飞身上马后,马遇到生人,不听使唤,狂奔乱跳。周维炯顺势一仰,连扔三枚铜板,三发三中,人人目瞪口呆。

第二场为空中取物,以谁先取到旗杆上的沙袋者为胜。说罢,女贼一下跳到旗杆下,敏若猿猴,周维炯眼看不是对手,拔出手枪“砰!砰!”两下,沙袋应声而落,他纵身一跃,抓入手中,那女贼还惊呆在半空中。

两场较量之后,山寨民团心悦诚服,答应了周维炯收编的条件。

哦!我终于明白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仅仅靠得是勇猛,更凝聚了他们超人的智慧呀。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