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一缕缕炊烟读后感200字

故乡的那一缕缕炊烟读后感

200字 读后感

我从小就认为,天下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能吃上饱饭,穿好的衣服,上好的学校,可是并不如此,反而差了十万八千里。

《故乡的那一缕缕炊烟》散文集记载了顾启淋先生又困难又能感到一点温馨的童年。其中一段有许多故事描写了他家的贫困,吃饭没什么菜,早上就是吃上鸡蛋面也算得上最营养的;穿不上暖和的的毛衣,只能和同学你拥我挤地取暖;学到的的知识很少,就连《西游记》的作者都说不出来,多么可怜啊!

看完这本书后,我泪如雨下,想想现在美好的生活、先进的科技……

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待何时呢?

愿做罗布泊的胡杨_650字

650字 初三 想像作文

“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

荒凉的戈壁,沙和卵石铺成的广袤世界。没有生命的迹象,满目苍凉。地表热浪推涌,晃动出似水的虚幻与缥缈。戈壁就这样赤身裸体,面对苍天,始终保持着坦荡、沉寂和冷峻。它像是在对人类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类永远都无法同这里沟通。

而我,就是这被人称作“生命的禁区”的罗布泊中一棵胡杨。

当罗布泊的漠风停止咆哮,浪沙平息时,我陷入了旷古的沉思中。远处,地表中钻出一根根笋尖,地面被掀翻了似的,出现一片翠绿的帷幄;几叶扁舟,在那水榭楼台间穿梭往来,眼前的一切,像是天上的仙境。当我凝视舟上鱼家女的倩影,几乎目堵到她黛眉下清纯的面庞时,一缕袅袅炊烟遮挡了我的视线。一瞬间,落日栖霞在缥缈幻化中隐去。

莫非这是我对罗布泊昔日美丽风光的眷恋,莫非是我在沉思历史的不幸?

不,我是胡杨,临风枯立的胡杨!我属于罗布泊,我在湖畔不朽地伫立千余年,遥望着进入罗布泊的最后村庄――底坎尔。人类总是把生存与生命混淆。严格地说,当我们成片成片地枯死时,才感悟到生存的短暂。我们却用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的存在,这又是多么壮观。生存不包蕴生命的全部意义,生命既然开始,就将把生存交给死亡去延续。死而不灭,祖先说,那本身就是一种风景。

我不悔。在这儿,我可以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在这儿,我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林清玄说:“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一个门框,哪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不悔,是的,愿做罗布泊的一棵枯立的胡杨,笑看风景,体味生命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读后感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