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下沙博物馆650字

游下沙博物馆

650字 六年级

下沙是深圳市著名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景点。有下沙牌坊、黄思铭公世祠等历史古迹,还有全市唯一的村建博物馆。12月8日上午,我们在陈副校长、王亮主任的带领下前往下沙博物馆了解下沙村的文化发展史。

下了车,我穿过一座精心建筑的小桥,沿着文化广场绕过去,“下沙博物馆”五个醒目的大字便出现在眼前。

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金色的雕塑,底下是“吉祥下沙”四个字。

往左边的太祖遗训走去,穿过左边的大门,就来到了骏马堂。这里有下沙旧时的房屋模型,还有历史人物和名人的画像、雕塑。

接着就看到下沙人过去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农耕工具。拾级而上,有一个反映下沙人民养蚝的生动雕塑,十分引人注目。

顺着楼梯往下走,有着悠久历史的下沙大盆菜宴就在眼前。一桌桌的铜像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热闹的情景。讲解员阿姨说:“大盆菜是南粤沿海地区一个古传的习俗,由蚝、鱿鱼、鸭、萝卜等15道菜用煎、炒、煮、闷等烹调方法制作而成,层层相叠于大盆之中。大盆菜象征着‘百鸟归巢’、团圆富贵。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裕,下沙大盆菜一年胜一年,特别是2002年超过3800席,共40000余人同时享用,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不禁联想到当时的场面,人山人海,大家同举筷,那是多么的壮观啊!

从让人垂涎三尺的大盆菜宴来到了“繁荣强盛看今朝,富而思进向未来”的图片展,下沙村成立股份公司后,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化的大转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再回到大堂,我们安静地坐在台阶上,从投影机里观看下沙村民的祭祀活动,大盆菜宴,还有那令人惊叹不已的舞龙……。

走出博物馆,望着外面的高楼大厦,心里不禁感叹,下沙村的变化可真大啊!

赞红树林

550字 五年级

红树不红,远远看去,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据说,红树被砍伐后因为氧化才会变成红色,所以称为“红树”。

红树的样子很怪。它不高大,也不茁壮,没有修长挺拔的主干。根如数根绳索,下端牢牢里扎进地里,上端逐步纠结在一起,延伸出树干树杈。它的树干非常粗糙,上面还有一些青色的斑块。一看就知道这些红树被雨水冲刷过很多次,所以就留下了许多菌,可它们仍然没有向海水、风暴屈服,还是将自己看起来并不强壮的身躯傲然地挺立在海岸线上!

它的叶子很神奇。陆地上的树的叶子大多是往外长,而且非常软,可红树它的叶子就不一样,它是往内长的,像一朵宝石花。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片摸起来很硬很滑,甚至反光。老师告诉我们,海水中的盐分含量较高,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海水来供应自己生长。可是红树虽然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却依然能够茁壮成长,是因为红树具有蜡质化的叶子,可以反射海上强烈的光照,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够经受海浪、狂风的冲击;叶子的背面具有短而密的茸毛,可以阻止海水浸入气孔;树叶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排盐腺、泌盐结构和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它能够将植物体内过多的盐份排出体外,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淡水。

红树虽然不起眼,可它却一直在为我们默默的付出。

你们看这片红树林长在肮脏的泥土里和乱石中,经常遭受到风雨雷电的袭击,经常遭受到海水的冲刷,可红树林仍然屹立不倒,生机勃勃,牢牢地守护着我们的海岸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