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盛开的鲜花――安妮·弗兰克700字

废墟中盛开的鲜花――安妮·弗兰克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弗兰克

照片上的她,端庄而美丽。

和那些战乱时落魄的人们的故事一样哀矜,她的故事甚至称不上是可歌可泣。

只因她出生在了那个年代,那个德国纳粹分子缴杀犹太人的年代,本应平静如水的生活才被搅起了波澜。和她的思想一起,陷得越来越深,深邃地见不到底。

她的名字,叫做安妮·弗兰克。

她有着清秀可人的外表和超出年龄的文学才华,只是犹太人的出身,让她莫名其妙地卷进了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即使“犹太人”前缀是“德裔犹太人”,可这不足以成为德国人放弃追杀的理由。

本应是豆蔻年华朝气蓬勃地接受成长的她,无奈地陷入了逃亡的生活。

这样日夜寝室不得安宁的日子,竟然安安稳稳地维持了两年。这两年她无时无刻不做着思想上的清理,有时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冷静和公正,但她也不乏乐观。在《安妮日记》里有一张照片,下面还附了一句安妮自己描述的话:

“这是我的一张照片,那时我希望自己永远漂亮,或许还有去好莱坞的机会。但现在,我担心自己看上去很糟。”

和同龄的少女们一样,安妮也做着未来的梦。照片上的安妮从容地对着镜头,恬静而沉稳的微笑着,漂亮的大眼睛充满希望地正视前方,丝毫没有惊恐或茫然。

如果没有战争,那个充满希望的瞬间或许会保存至今,只是会多几条苍老的岁月的留痕。可惜而可悲的是,那样的美好并没有长久。

两年后,惨无人道的德国法西斯还是发现了弗兰克一家,把他们抓进了集中营。

坚强的安妮因为姐姐的死去也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在姐姐死后的没几天一并离开了人世了。

安妮唯一留下的,只有一本珍贵的《安妮日记》和几张安妮的照片。相片里的女孩是笑得那么的灿烂,那么的阳光。犹如在杂乱的废墟中盛开鲜花,光鲜,艳丽。

若她只停留在照相的那个瞬间,只看得到头顶上明媚的阳光,若她并不生存在那个荒乱的年代。此刻的她,是否应该很幸福呢?

废墟里的爱

1000字 六年级 日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一场7.8级强震撕裂巴蜀大地,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大半个中国为之震动,数万鲜活生命瞬间失去了光泽。这一刻,仅在短短的几秒之间,孩子朗朗的读书声戛然而止;这一刻,繁华的集市突然变得死寂沉沉;这一刻,归家的路变得遥遥无期;这一刻,死神狞笑着向深埋在废墟中的人走来;这一刻,是全中国人深深刻在心中的烙印,难以磨灭。

在救援人员和时间和生命赛跑的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奇迹在废墟中被发现,一个接一个的感人故事在汶川、什邡等许多地方演驿。是的,越是在危难中越能让我们领略到爱的真谛,灾难中的搀扶救助,不抛弃不放弃,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在手机上的短信。手机塞在包裹婴儿的被子里。为了保护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母亲的身体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得变形,但被她身体庇佑下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个幸存下来的孩子堪称是生命的奇迹。年轻的母亲在废墟中写下并保留下的短信,犹如黑暗中的阳光照进所有人的心灵,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在自然灾难面前,在死神面前,她想说的只有三个字——我爱你。虽然,三四个月大的孩子远远还不能读懂母亲留下的生死遗言,但他的幸存就是母亲留在他血液里爱的基因和密码。她给了世界一个幸存儿,给了世界一句爱的话,给了世界一个爱的姿势。

《圣经》中说,上帝把孕育的使命托付给女人来完成。这个使命是血脉的延续,是生命的繁衍,更是爱的传承。

在那个地动山摇的时刻,这位母亲也会有恐惧和害怕吧,这是人类遭遇灾难的本能反应。但是,母爱的伟大帮助她战胜了恐惧和黑暗。在废墟中,在绝境中,她要给予孩子和人类的是永恒的温暖。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年轻母亲摸索着在手机上写下“爱的遗言”的情景:黑暗的空间,覆盖在自己瘦弱的身躯上的废墟。可是,看到身体护佑下的孩子还活着,她心里应该是得到了充分的安慰的。她肯定也会猜想孩子是否可以幸存下来。只要有一丝幸存的希望,她要抢在最后的时间,用尽此生的爱来祈祷和祝福。

她在废墟中写下这句话,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了爱的使命。用自己的身体实践爱,用自己的精神传递爱。而她那幸存的孩子就是爱的见证者、身受者和传承者。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母爱,人世间最宽容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爱未曾远离。灾难前,绝境中,爱是所有,爱是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