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声音800字

老家的声音

800字 六年级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也就是我外婆家。

外婆家后面有片树林。清晨,鸟儿欢快的歌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它们在树林里交谈着,歌唱着,像一群凑在一起的小姑娘,讨论着一些新奇的事情。

外婆家附近有一个池塘,池塘有大半池荷花。夏日,蝉和青蛙就会举行歌唱比赛。一个以荷花莲叶为背景,另一个以参天大树为舞台,不知疲倦地歌唱着,似是在发泄着什么,又似是在赞美着什么。

每当这时,我就是它们最忠诚的听众。欣赏着粉嫩淡雅的荷花,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听着那些不知名的歌曲,竟是把夏日的炎热抛之脑后了,或许老家那自然的声音对我来说有着独特的魔力吧。

除却那片树林和池塘,我还喜欢去老家的小巷,那些小巷我闭着眼睛也能走到,老远就听见阵阵吆喝声:“豆腐脑哎—豆腐脑,下火的豆腐脑”。“买发糕啰—买发糕啰”。那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带着浓浓的湖南口音(其实应是卖发糕),洪亮而亲切。他们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人,若是熟人,就会热情地寒喧几句,就算忘带钱了也不要紧,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斤斤计较。

正月的时候,是小巷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穿着新衣,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小巷里不紧不慢地边走边聊,看上心仪的东西随手买一点。那份热闹不同于城市里的喧嚣,它是亲切的,是温暖的,不会让人感到不耐和烦躁。

过年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串门,至少对小孩来说是这样。大人们和亲朋好友聊会儿天,送上新年的祝福。小孩不仅有红包,还能带走很多糖果和零食。大人们聊天的声音,小孩吃零食和看电视的声音,还有此起彼伏放烟花、鞭炮的声音,融汇成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后来离开老家住在城市里,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学业逐渐繁忙,回老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即便回去了,也住不了多久,总是急匆匆地去,急匆匆地回。那份从容,那份淡定,于我再也找不回了。

有时候去公园聆听自然的声音,去小巷听人们的吆喝声,总感觉那些声音和记忆中的声音有些相似,却又不太一样,似乎少了点什么。

老家在迅速地发展着,许多东西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些熟悉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了。或许老家以前的声音,只能在我的记忆中慢慢回味了。

我与鲁迅童年的对比

750字 六年级

童年似一副水墨画,越看越喜爱它的美;童年是一瓶美酒,酝酿的时间越久,口感就越好;童年似一首经典的老歌,越听越耐人寻味。这不!转眼间,我就开始上中学了,可每当我读到鲁迅童年之时,不禁会将自己的童年于鲁迅的童年进行对比。

鲁迅在小时候是一位阔少爷,自然有许多我这种普通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就拿这百草园来说,带给少年鲁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在百草园中,有许多的动植物。一去就可以看见那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从草间直窜云霄,好似在欢迎着你的到来;享受鸣蝉蟋蟀的交响乐;还有各种花,草,叶的香,都在微微潮湿分空气中酝酿,使人心旷神怡;一到下雪的冬季,少年鲁迅还运用闰土父亲教的方法,在雪地上捕鸟。真是好不自在!再看看我一放假就在只能家中看电视、玩手机,平时也很少出去玩,日子过得的真是无趣。

虽然,鲁迅先生在平时玩耍的时候很有趣,很自在,但一到了学校就截然不同了。上学时,只能每天在寿镜吾老先生的督促下读书和背书,特别枯燥无聊,为此,鲁迅先生还经常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在底下偷着做些小动作。反观我们有美术老师亲自教我们画画,根本不用在底下偷着画画,有音乐老师教我们唱出优美的音律,还有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教会我们科学常识,还有……对比起鲁迅先生的小时候,我们的学习明明已经非常丰富多彩了,可为何我们依旧感到枯燥无味,进而讨厌学习呢?

在鲁迅的小时候,人们都非常的迷信,愚昧,虚伪。就拿在鲁迅父亲病了的时候,为他治病的名义开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药方,可根本没有治好鲁迅父亲的病。还有鲁迅父亲病的不行的时候,衍太太还叫他使劲大喊父亲的名字,这不但没有给父亲减轻痛苦,反而使父亲在临死前特别特别的痛苦,使鲁迅先生一直很愧疚于此。反观我们现在生病了,直接去医院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吃什么奇怪的药方。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鲁迅童年的生活丰富很多,也快乐很多。但,为何我们依旧感到枯燥乏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