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为话题650字

窗为话题

650字 初三

奶奶爱窗。

我爱奶奶的窗。

儿时我是和奶奶住一块儿的,我深刻的记得,奶奶的家只有一对单向外开的小窗,但却装满了我童年的所有。

奶奶爱窗不是无理由的。奶奶曾经说起过,那窗的木框是祖父为她亲手做的,选的是好木头,自然是疼爱。

在春天时,奶奶的窗是红火的。上面贴满了红色的喜庆小人,这些小人都是奶奶亲手裁剪的,小人的每一姿每一态,都是奶奶每一夜每一晚的成果。爷爷常担心她:“不就是个窗花嘛,叫剪纸师傅帮衬一下不就好了吗?”奶奶只是笑着说:“自己做好,毕竟是自己的窗嘛。”

现在的我,依稀记得奶奶在贴窗花的时候,是笑着的。

到了夏天,窗户有了新的面貌。奶奶将窗花仔细的撕下后,将自己在散步时所见到的有着美丽条纹的叶子轻放在窗户檐上,先用一种特制的树胶在上面轻除两下,再用手迅速地将其抹匀,然后立刻将檐上的叶子粘上去,一件艺术品就完成了。奶奶选的叶子不只是美,还很薄,薄得可以让光透进来,所以每当毒日照进来的时候,屋子的地上便显出一件好看的绿色,让人被倍生凉意。

秋天快入冬时,奶奶才将绿叶卸下,准备为其“保暖”。所谓的保暖便是在窗框上刷一层白药水。这种白药水村里是没有的,奶奶只得自己去城里买。奶奶不喜欢麻烦别人,特别是儿女。“保暖”过后奶奶还为窗编了一层薄白细纱,将其披在窗的身上。阳光撞进窗户的时候,在地上印出弥散的光晕,我那时最爱在这样的光晕下跳来跳去,奶奶有时看看我,有时望望窗,脸上露出了慈祥且充满快乐的微笑。

现在,我们搬入了新房,奶奶终是不想离开养育她的故土,我们依了她,便与她和她的窗作了别。

眼前是冰冷的落地窗。

总觉着与以前比少了点儿啥。

少了爱吧。

以窗为话题

750字 初三

母亲总待在窗旁。

可能是窗嵌在厨房的缘故罢,母亲总经过窗边,时不时向外张望,窗外有结实的树枝,开着红得冒火的木棉,还有灰色胸脯的鸟儿,跃在梁间呢喃,“母亲只是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吧!”我常常这样想。

一次放学归家晚了,天空早已熄了色彩,站在楼下还捧着手机玩,迟迟不迈脚步。

忽的,手机上闪出母亲的来电,连忙接了电话。

“怎么站着不动了?都多晚了,快上来啊!”

心虚的我赶紧跑上楼去,一楼……四楼……七楼,连忙推开家门,踏进一片暖黄,母亲是从厨房出来的,气呼呼地走至面前,一边骂一边为我卸下书包,端上加过热的饭菜来。

吃过饭,坐在书桌前,望窗外繁星点缀,风吹树摇,突然起了疑惑:“母亲怎知我在楼下停留?”月亮不说话,只照得窗儿发亮。

不久前的一晚,与母亲大吵了一架,愤愤地出门去。此刻已是深夜,万籁俱寂,路上行人稀稀落落,风儿越过林立的高楼,闯进昏暗的街巷,发出簌簌的响声,空空落落,月亮挂在树梢,像扒在枝头上偷窥的眼睛。刺骨的寒气袭进了裤管,拍疼了脸颊。买了一碗泡面吃下,只得灰溜溜地往家走,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渐渐地,朦胧的黑暗中,闪出一缕金黄——是挂在七楼之上自家的窗!窗儿孤独地亮着,稀释了黑夜,仿佛有一束黑影在窗里涌动,渗出阵阵暖意,要将人包裹住似的。恍惚间,一切都明白了。“是母亲!是窗!是窗边的母亲!”我几乎要叫出声来。窗边的母亲是否正撑着身子,托着憔悴的脸颊向窗外干望着,是否已不知几次挣扎着睁开睡眼,不知几次伸长脖子又失落地坐下?——原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黄色的窗是母亲黄色的脸。

上楼去,推开门,母亲似乎早有准备地在门边等候,欣欣然为我端来一碗热汤,浮漾起淡淡的笑来:“真是的,挨冻了?知道回来了吧!“母亲望我双眼盈满了泪,我捧着热汤说是雾水。

皎洁的月亮在天空静默着,月夜下的窗在那静默中泛出光亮来,撑起一片安详。夜色旖旎,月转回廊,窗边的人儿独坐灯黄,俯首情长——那是窗里人对窗外人的守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