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哀愁450字

咀嚼哀愁

450字 初一 散文

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寂寞,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是“只恐双膝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叹……

哀愁是千年来不灭的风景。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时光的手指,始终不渝地指向同一个方向,是如梦似幻的哀愁,是梨花带雨的哀愁。它带给我们的美丽,太多,太多……

哀愁似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有一种如画的美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种多么深沉的哀愁,在千年的舞台上弥散,在雨的背景下弥散。哀愁似雨,它在雨的浪漫下呈现。

哀愁似水。漫过如梦的唐诗,淌过泛着毛边楚辞,一直淌到雨巷和康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少汪伦送我情。”哀愁带着离别之基,溶解在千尺的桃花潭中,溶解在深厚的友谊中。哀愁似水,它在水的澄澈中呈现。

哀愁似风。拂过再绿的江南岸,化作洛阳城中的瑟瑟秋风,拂过“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场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带着对故土的思念,悄然而去。哀愁似风,它在风的瑟索里呈现。

哀愁似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哀愁逝了又生,生了又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谁在朦胧的夜色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照亮了世人的无限思乡情。哀愁似月,它在月的清冷中呈现。

哀愁似……

这次第,怎哀愁二字了得?哀愁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化作心情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世人所咏叹……

一封信的故事

600字 初三 记叙文

那时候的我很小,小到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只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一个慈祥的奶奶时,一向认为什么都不少的我,才发现自己少了好多。

于是我开始无休止的缠着妈妈、爸爸,缠着我周围的每一个亲人,向他们询问我的奶奶在哪里。被我问到不耐烦的家人,像所有其他的爸妈们一样,编了一个俗套的笑话来骗我。他们说:“你的奶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她有很重要的事要做,所以不能陪着宝宝。”

我相信了这个谎话,又天真地问:“如果我想奶奶了怎么办?”你知道的,很多谎话一旦说出口,就要再做很多事来圆这个谎。所以他们告诉我,我可以给奶奶写信,只要睡觉时把写好的信放在枕头下面,然后乖乖的睡觉,奶奶就会收到信了。再往后,窗台边就多了一个认真地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女孩。

那封信我写了改,改了抄,一直到一本本子快要用完的时候,才写好了一封比较满意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折好,笨拙地把它放进自己做的信封里,用胶水仔细的封好了口,平平整整地压到枕头下面,再安安静静地睡了一觉。当我醒来以后发现信真的“寄”

了出去,心里开心极了。

于是我开始不知疲倦地写信。信的内容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直至无话可写。我得承认,我长大了,不再需要这个谎话来满足我的虚荣心。这样,我慢慢忘记了这件事。直到有一天,我在放旧物的屋子里找到了这些信,一封都不少,捆扎得整整齐齐。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提醒我真的过了好久没有个奶奶“寄信”了。我抹去这些灰尘,抱着它们,无声地哭了。

温暖的午后,我展开几张信纸,工工整整地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一直陪着我、爱着我的家人,一封写给我那从未谋面的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