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半生茶,寻浮世情1200字以上

品半生茶,寻浮世情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原只是满眼绿色中的一员,乍看下与一般青草无二。机缘巧合之下,被一双手采入竹编的背篓,可能是与某种药材,或与某种鲜花,杂混在一起。然后,坠入滚烫的沸水中,漂浮,沉淀,将每条叶脉中的韵味都融入了水,一丝清香渗入空气,然后消散向远方。偶然中,被人饮下,一抹清苦呷在咽喉,竟在半刻变成满腹的恬淡芳香,萦绕在唇舌之中,回味无穷。

一片平凡的树叶,在沸水的历练下,散发出馥郁香气,清淡的苦涩背后藏着暖人的恬静。或许,这更符合许多文人墨客的心思。自此,窗前明月之时,亭台楼阁之下,孤家寡人之时,青山绿水之下,便总是藏着它的身影,融入山水,融入人心。

或于清晨,或于黄昏,执一茶盏,品一杯浮世的茶,寻一段人生的事。

寻一份回忆,于茶马古道之中。来往的背茶人已换了一拨又一拨,直到草鞋踩下的林荫小道再一次被黄绿交杂的树叶重重掩盖,背上三百斤的茶包却还似压在肩头。几个月的路程,走走停停,竹杖在青石板上敲出有节奏的“哒哒”声,累了,就用竹杖撑住背上的茶包,山间古道,浓密的树叶掩住了不可一世的阳光,十几个背茶人排成一列,休息的时间不会太长,待再次启程,竹杖下便又响起整齐的“哒哒”声。和着微风拂过绿叶的沙沙声,声音不大,却穿过了厚厚的石岩,渗入每一条裂缝中,借着时间,刻下深深的烙印。

背茶人的声音渐行渐远,光阴杂糅着留下的汗水,在一代代背茶人的额间,记下一条条沟壑,就像他们曾经踏过的那一条小路,然后,飘散在混着一路茶香的岁月中。

寻一种感悟,与拉萨朝圣路上。三步一叩,九步一拜。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虔诚的信仰。儿子驱车在母亲的身后紧紧跟随着,看着母亲拖着年迈的身躯,于烈日下,于寒冷中,弯曲,仆倒,再爬起。其实心里不是不心疼,只是为了母亲的信仰,为了母亲的愿望,儿子能做的只有默默支持,紧紧跟随,然后在母亲结束一天的朝拜时,递上一碗浓浓的酥油茶。旅途中条件限制,只能先泡一壶浓香的热茶,然后掰一块酥油茶和入茶香,递到母亲手中,一碗酥油茶下肚,暖意充斥全身,似赶走了一天的疲劳,然后和衣睡下,待明早再喝一碗酥油茶,便能再次向着拉萨,向着自己心中的佛,开始新的旅程。

似乎所有朝拜的人都一样,为了那尊心中的佛,为了那个脑海中信仰呼唤着的声音,带着一杯酥油茶,在弥漫着浓郁酥油茶香的路上,便能毫不犹豫,毫不退缩的一路朝拜下去,迎着茶香,迎着信仰。

寻一种传承,于喧嚣茶馆中,想练好龙行十八式的女孩还在执着着,即使一次次被落下的茶壶砸到手臂,女孩还是执拗着。二十出头的女孩,不爱舞台上闪亮的明星,只爱能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的功夫茶。茶一滴不落的落入杯中,映着女孩年轻的脸庞,散着恬淡幽香。为了更加了解茶,女孩找到了制作黄茶的师傅,跟着师傅一起采茶,呼吸者茶的生命,嫩绿的茶叶在师傅的手中翻炒,揉捻,再用白布包裹,只有精细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发酵时间,才能制成那六大茶种中流传最少的黄茶。女孩找到了制作黄茶的师傅,跟着师傅一起采茶,呼吸者茶的生命,嫩绿的茶叶在师傅的手中翻炒,揉捻,再用白布包裹,只有精细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发酵时间,才能制成那六大茶种中流传最少的黄茶。

待黄茶制好,取少许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倾倒入滚烫的水,茶叶在水中,似受到惊扰,上下翻滚着,渐浮上水面。稍待片刻,茶叶逐渐伸展,沉入杯底,而那原本清澈的水也被茶叶染出了沉郁的黄。女孩微品一口,似乎想到了什么,转头,望向窗外绵延的山丘。

茶,本是那种山野中一株不起眼的植物,静泡在水中,没有可可的香醇,没有咖啡的苦涩,也没有酒精的那种浓烈。但偏就是那一种恬淡清新,将香气理智存于口舌之间,将淡香与微苦恰到好处的揉捻在一起,才会是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所经历着的人生一样,没有永世的香甜,没有一辈子的苦涩,也没有一生的轰轰烈烈,就隐匿在这浮世之间,过着恬淡不惊的生活,寻着我们自己的感,自己的悟,自己的信,自己的情。

品半生的茶,寻浮世的情。

品味书香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邃的《红楼》。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对书,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话语。书籍,是我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试着拿起笔,学着释放自己的情感,高兴或悲哀,快乐或忧伤,试着把从每本书中撷取来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当思想的精魂从笔尖蹦出的时候,当优美的文字在白纸奔涌的流淌的时候,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某书中的某个段落,某些感触,总是隐约的看到,书本上我成长的足迹

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后来我接触了另类的文学,另类的书。痞子蔡的书,郭敬明的书,韩寒的书,他们无不渗透着青春背后一点忧郁的影子。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书的天空里放声喊叫。它这样高,我无法触及却早已深溺于这片没有一丝破绽的蓝,那么一缕书香,晃啊晃的,变的漂渺了。读书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透过书本,仿佛更深一层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因而拼命的在书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在深夜握着一支笔没命的写。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位带着钢盔的铁甲武士。藉由外物来厚实自己的胸膛,提高获胜的机率,可脆弱的骨子里还是有些许怀疑,眼前胜利的战袍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所以,宁愿穿着单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剑,击溃我的敌人,哪怕是赔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紧,那才是我要的真实感。所以读书,所以写,所以要厚积而薄发。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一缕袅娜的书香,书的精魂,要让自己不断的强大,只有读书,养气。去书写一篇又一篇的文字。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随时会染红我的白布衣,也是骄傲的腥味。

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我依然坐在灯旁,凝视那经久不曾翻动过的书页。

一缕书香,就这么在我的魂梦之中飘舞荡漾,而且越发的浓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