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12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

1200字 初二 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中学初二:王炳森

读《朝花夕拾》有感

1200字 初二 应用文

世界上的好书不多,而能够写出一本让国家强大的书更是凤毛麟角,而《朝花夕拾》就是那一点凤毛,合上书本,我心里不禁对鲁迅升起一阵敬意。

这是一本叙事性散文,和往常一样,鲁迅对人物刻画和描写十分注意,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一个个人物活现在你的眼前,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位教书老先生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睡觉时的动作:“睡觉时她又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身”一位真实鲜明的农村妇女就出现了。《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个黑瘦的先生,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这里,从衣着,外貌,举止,声调,将藤野先生的形象描绘出来,纸上便出现了一位不拘小节的教师,还通过藤野先生生活上的马虎与教学上的严谨进行对比,突出了藤野先生的性格。

在这本书中,鲁迅还不时进行各种讽刺,批判。

如在《五猖会》中原本要去看五猖会的我,却被父亲强令背书,在这里,鲁迅没有一处写过五猖会是有如何多么热闹,而是通过我对五猖会的极度向往,却被父亲强令背书,而在无意中对以父亲为代表的强力压迫儿童应有的快乐的人们进行了狠狠的批判,他们让儿童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如在《父亲的病》中,通过写医生开的药方,写出了庸医的腐败与无能,对中药的描述,更在无意中嘲讽了那些庸医故弄玄虚,耽误病情,让社会堕落腐败的可恶行为。而其中的“败鼓皮丸”更是荒唐,每一种药材都没有任何道理,只是在不断的耽误父亲的病情,浪费家里的钱财。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作者的指责与痛恨。

再如在《琐记》当中“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这是一种极度虚荣的行为,那些人将自己放在比别人总高一等的地位上,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还有”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从这里可见当时社会的教育是有多么落后,表现出作者对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鲁迅有一次在仙台,观看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帮俄军当侦查员,被日军抓住斩了头,周围的中国人,神情麻木,鲁迅深受刺激,他深刻地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鲁迅认为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鲁迅便决定终止学医,改治文艺,尽管他知道这条路可能会很难走,利益也不如学医大,但他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必须得走。

鲁迅是在众多的作家群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因为只有骂才可以让国家了解到现在国家的祸患;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因为只有论才可以让国家知道国家的不足与缺陷。这就是鲁迅一个大胆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