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汉字“众”400字

趣说汉字“众”

400字 五年级

甲骨文的“众”是一个日,也就是太阳,下面三个人形。

在古代,三就表示多。太阳下很多人就是“众”。既然三个人表示多,那为什么还要在上面加个太阳呢?太阳就是神,没有神,众人就是盘散沙。在远古要把人群聚焦起来,要有个身份,要么是王,要么是巫师。这是人的趋利本能决定的,得让你跟着他有信心。世袭的君王会表明自己是“君权神授”,而平民要聚众,就一定要依托鬼神来制造自己起事的合法性。这也就是“乌合之众”的一个特征:装神弄鬼。

金文“众”把甲骨文上面的日,演化成一个横着的“目”。这有可能是在古代书写过程中写错了,但这切合了“乌合之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集体的目标。普通人一旦被裹挟进了群体,就会变成不用大脑,狂热易变、容易轻信的动物。

简化字“众”,一个大人下面两个小人,无意间完成了“乌合之众”最显著特征的隐喻,即偶像崇拜。

我们鄙视乌合之众,但是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乌合之众。

在互联网上,其实吃瓜群众已经成为了一股可怕的力量。

趣说汉字“灾”

400字 五年级

美国遗传学家尼尔教授认为,饥饿让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营养很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生存的人,进化出了“节俭基因”。

“灾”这个汉字,就是刻进了中华民族的基因,进化出了中国人的节俭基因。

甲骨文“灾”字是滔滔洪水的象形,还有一种写法是表示大水的“川”淹没了房梁“才”,也是水灾。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是一条最捉摸不定的河流,经常泛滥改道。甲骨文往昔的昔上面是洪水,下面是“日”表示洪水滔天。可见古人对过往的记忆是与洪水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史。

不仅是自然灾害,一旦改朝换代,或外族入侵,也必是生灵涂炭。

甲骨文还有一个“灾”字,是一只象征战争的戈矛,戈矛上有一个人头的象形。这个“灾”所指的是兵灾。

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灾难印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我们今天的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和灾的记忆有关的。比如缺乏信仰,无原则的崇拜暴力,实用为先,以及我们在老人身上看到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等等,都是“灾”留在我们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