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苍老一样寂寞1200字以上

不同苍老一样寂寞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纪我挚爱的大伯。

马路边有一颗大榕树,夏初季节开花,榕丝细密。

榕树榕树,老榕树,盘虬卧龙,树冠撑开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许多人会坐在树下的石板椅上,居多的是和榕树一样年老的人们。

老人们,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不一样的岁月故事,却有着同样的寂寞。

那个老人和其他人一样,坐在树下石板上,有时一做一整天,沉默不语。

旁边偶尔坐下几位年纪相仿的人,友好地想要畅谈一番,问他:“你是住在榕树后头的小区里吗?”而他过目光,要么不理会他们继续坐着,要么望望他们起身离开。其余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相互望望,念叨一声怪人也就不再放于心上。所以,他就终日一个人,也就任由孤单的影子拉得越来越长。

树下的他,任由夕日颓阳扑打上身,目光穿过树影,穿过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而他的目光却那样飘渺无依地扫过这个高速飞的世界。

良久良久,他缓缓站起,他没有与人相约,没有特定的时间安排,也许只是因为坐在这冰凉的石板上太久,又或许是看到夕阳收敛余晖而夜色变浓,总之他用最缓慢的动作用手撑起自己衰老的身体,再慢慢直起弯曲的背。他的动作那么慢,而远方飞驰的快车就像是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冲破了这特别的宁静。

他也许有过一段不凡的岁月,只是身旁再也没有人原意提起。他手提着一个塑料袋,笨拙而缓慢地在路上走着,背微微弯曲着,裤上的钥匙串发出叮叮当当响。他随着夕阳的步伐慢慢往前走,走过的路上没有了余晖的温暖,就像是他的过去,也确实失去了温度,不知道有没有被他珍重地放在心里?

家门前他慢慢地掏出钥匙,几次对准钥匙孔,却颤颤巍巍抵住了门板。也许是细细碎碎的声音惊动了门里的那个她,门慢慢推开,四目对上,像是几十年前的初见,除了错愕,没有别的感情。他们的故事,和很多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他们是不幸中的万幸者,被父母安排下而结婚的他们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数年的风雨;他们是狂浪之中不能自已的小舟,没有一点反抗,生活早就比一杯白开水还要清淡,对于人生早就没有任何过分的追求,因为生活而生活,是有些可悲吗?

他带回来几个桃子和半个西瓜,他用最为缓慢的动作将这些水果放置好,他们没有过多的交际,连一句问好都没有。他走进自己的房间,多年之前他们就已经分开睡,他坐在自己的床沿上,打开风扇,呼呼吹着自己汗水浸湿的背心,不知何时他已经不会为自己添置新衣,这条背心因为洗涤剂多次冲洗变得干硬,衣角的蓝色印花也早就糊了,看不清原本的样子。

她走来对他说:“今天孩子们来。”

他抬起头,张了张嘴,却没有一个字,最终闭起了双唇,轻轻抿了嘴。也许太久没有交流,以前做文字工作的他的巧舌如簧已经像枯藤一样干老,他不知道要说什么,他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就像是榕树下遇到的那些老人,他们的问好他听到了就是听到了,他没有想过要回应。

晚餐时间的餐桌上沸腾起来,两个儿子自组家庭之后也各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们都是脸蛋红扑扑的,笑容灿烂活泼的家伙。他安静地吃饭,用筷子往嘴里送饭,动作依然那么缓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题,是这样的热闹不适合他吗?其实他依然是一个人吃饭,吃完后将碗筷收进厨房,一样没有说过一句话。六点有他喜欢的动画片,他回自己的房间里了。

她无奈地笑着说:“这个老头子,越活越年轻了,还看动画片。”

儿女都叫她让着他些,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父亲是老糊涂,也确实太老了。

电视屏幕荧光反射在他苍老的面容上,也许是喜羊羊反击了灰太狼,他的面容上有了一点点的笑容。屋里没有开灯,他的笑容自然没有任何人看见。

日子一天天的重复,他的话越来越少,他的目光越来越涣散,有时他在家里四处,他的脸上写得是一样的寂寞,只是他找不到什么事情可以排遣这样的孤单。

可贵的是年老时候还有一件可以坚持的事情。年轻人觉得一天24个小时太短,而他觉得一天24个小时太漫长。老人的孤单我们不能理解,可是望着他们拖长的影子,孤单的背影,我们的心也会被揪紧,只是这样的难过不叫做孤单,叫心酸的同情。

他走得越来越远,背影越来越模糊,还是一样的寂寞。

父母的疏忽

550字 初三 说明文

如果一位家长无意间的一句话就能把孩子的心割痛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位家长就是一份无法比拟的爱!如果一位家长无论对孩子做了什么过分的事,都伤不到孩子的心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位家长不过是一位比较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如果遇到第一种情况的家长,最好不要过于欣慰,因为这种欣慰很可能会带来更加可怕的灾难。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而不知悔改的家长,再继续伤害孩子的话,那么,你就会逼得孩子不得不把这份无法比拟的爱化成一份无法比拟的恨。要知道,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沉重和折磨。这种时候受伤的可就不止是孩子了……

不要以为孩子的脑部不发达,可以随便欺骗忽悠。事实上,并不是孩子总在忘记,而是总在不断原谅——家长的无数过错。可,家长却不能理解——这份心啊!孩子自己并不知道,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退让中,已让家长得寸进尺了。作为孩子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忍耐力比大人们的更加有限。如果连家长都不能明白的话,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一点点增长,善良的心得不到寄托,就会被不懂事的他们一点一点地抛弃,仇恨就会趁势一点一点地流入他们的心脏,淹没他们的内心……

"妈……妈妈,爸……爸爸。”稚嫩的声音,稚嫩的笑脸,稚嫩的心——这些早已被时间带走,永远,也会不来了……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如果我们把子女伤害父母称之为“不孝”。那么,父母伤害子女呢?是“虐待”吗?不,这比身体的伤害更加残忍。可,这又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