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小说《围城》有感1200字以上

读现代小说《围城》有感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才明白什么是缘分。之前看《围城》初章时并不觉得有啥意思,本意欲删,好在坚持,这一坚持,就慢慢地有如磁铁的正负极一般被吸引了。所以说坚持是一好事,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说刚开始是喜欢,那现在就是介于喜欢和爱之间。今天刚看完了这本书,直至几秒前,还是越来越深,无法自拔的状态,而现在已经遂渐清醒。所以时间就是最好的解药,不过也可能是我中毒不深。

不说题外话,先来解释下这个书名吧。“围城,城外的人想要进去,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正如这书名,充满文学,而又富有哲理。它即是言情小说,又是文学小说,还是哲学小说,更是讽刺小说。

书中几处精华:

一,方老(方鸿渐的父亲)曾对儿子(方鸿渐)说过一句话:“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作为当时吸收了外国先进思想的钱钟书先生(此书作者),肯定是要对此唾之以鼻的,讽刺方老先生的愚腐封建思想。(啊,我也成批判对象了,其实我还是很认同这句话的。备注一下,这句话是引用先人的话,非钱钟书之亲口。)

二,“天下有2种人。譬如有一串葡萄在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引自外国文学)。”书中说:“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棵葡萄都是剩余中最好的,另一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棵都是剩余中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留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有回忆。”这就是学文学哲理的,能把人忽悠了都不自知。真不愧为当世才子。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乐观的人哪!

(钱钟书,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19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到清华后他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还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文学天才。)

当时看完这本书时,只觉得叹息。这是一部悲剧,我相信同看这书的人,无不对书中的人物表示同情、怜悯。我想这样的悲剧故事肯定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不停翻拍了。(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也感叹钱钟书先生对生活如此看透,他是怎么写出这书的?)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婚姻正是因为掺杂了太多东西,所以变质了。柴米油盐醋,人情世故礼物,无一不煽风点火。也正如书中所言,刚开始恋爱的两人,总是收敛着性子,表现自己好的方面,而把坏的方面掩藏起来,恋爱使人盲目。等到结婚了,彼此双方都毫无顾忌地放开性子了。都说婚姻是相互包容的,这样背道而驰,岂有不分裂的道理?

喜欢结尾,不是因为喜欢悲剧,只是太多的喜剧结尾让人麻木,偶尔来下悲剧,换换鲜。现在在看电视剧版的《围城》,哈哈。说实在的,还是小说写得好。电视剧,呵呵,这太老了,1990年,我刚好出生啊,画面不太高清啊。

我们常说,人即要有外在美,又要有内在美,那《围城》就是内外兼修。言语幽默而不失优美(也有人说书中话语刻薄),冷嘲暗带热讽(用现在的话,骂人不带脏字)。向已逝的钱钟书老先生致敬!师范子弟,一向羡慕。

书中某几处,还是觉得暗淡无光(赴湖南那段),是其不足,但仍不影响其价值。至少这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是最好,不是最好看。这两者完全不同)。这书的命运也很坎坷,好在后来文化自由畅通,得以重见天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这书!绝好推荐!国学经典。

三国读书笔记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特别喜欢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它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英雄争夺天下的故事。我看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我知道无论是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刘备就不会有强大的势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会杀掉刘备;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也难以以少胜多;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诸葛亮也不能把他的”克星“给活活气死……在现在,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相反,一个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以事半功倍,而且会有很多益处。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经说过:既生瑜,何生亮。”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使得一个有用之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在这个方面,我也有一些亲身体会,那是四年级时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试中一个同学的成绩超过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她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结果我在班级上的朋友也渐渐少了,成绩也在“原地踏步”。自从看了这本是后,我改掉了这个毛病。从此以后,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来,成绩好了许多。

还有一点,我意识到没有一真诚的心和坦率得人态度是难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国演义》中,正是因为刘备的坦率,才收到了张飞和关羽这两位大将。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诸葛亮才会帮助刘备争夺天下,要是没有这三位难得的人才,刘备哪会有当时的强大?现在也是如此,一个人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的朋友,就会进步。

智慧是最重要的,嫉妒别人是不好的,要有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这就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受。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和事让我感触很深。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兵少,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关羽、张飞在征兵的过程中相识,三人志同道合,又都想为国家出力,都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在桃园内设宴,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三人开始了报效国家的旅程。

读完了这一回,我不仅感受到了刘备的博学多识、关羽的忠义、张飞的粗犷豪放,还感受到了三兄弟的团结和讲义气,他们不需要什么按指纹、找证明人、签合同来是对方信任自己的,而是凭自己的为人、处事来获得对方的信赖,只有大家都一心为对方、团体着想,大家才能团结,大家团结了,团体自然也就强大了。

关于团结,生活中有一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帮互助的力量。在军训期间,我肚子不舒服,搞得上吐下泻的,同宿舍的同学们都帮助我,这个帮我拿药,那个递给我纸巾······在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团结“这两个字的含义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自负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等英雄好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了。但他们的故事让今天的我们来阅读、来细细品味还是很有价值的。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虽然读者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其占据中国文学宝座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你一定不会忘记罗贯中那纵横捭阖、爱憎分明、灵光闪现的文学巨匠的笔法。在广大读者的心中,《三国演义》已经不是一部通俗小说,而是一部兵书战策、谋略奇篇,也是一部歌颂忠义贤达的人生赞歌。

《三国演义》深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某些罪恶。人物刻划性格各异、有血有肉、形象突出、栩栩如生,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老奸巨滑的曹操,还有刘备、周瑜……,其刻划人物的手法,已经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典型和代表。当然,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诸葛亮,他有通天彻地的本领,深谋远虑;他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智勇双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剑、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仲谋家中论婚嫁,……他是一个十足的真英雄。然而,随着人物刻划的深入,矛盾也被推向了顶峰。诸葛孔明纵然留下《出师表》以明匡扶汉室的心智,但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没有摆脱西晋一统江山的结局。

这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人,不能像吕布那样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样妒贤嫉能,不顾大局。应该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赵云那样赤胆忠心,不畏艰险。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领风骚,诸侯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我曾经向往能生在那个时代,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老百姓该多么苦啊。曹操的诗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惨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还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较好。《三国演义》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戏曲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都令我难以忘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鲁肃,才智过人的姜维,文武双全的邓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书中的故事更是精彩绝伦: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让读者们浮想联翩。

三国读书笔记500字

愉快的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三国演义》青少版最让我着迷。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天下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而生动,其中刻画了很多富有特点,形象丰满的人物,有狡计多端的曹操,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有宽宏大度的刘备——其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让我敬佩。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很多诸葛亮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周瑜忌贤妒能,想陷害诸葛亮,就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可诸葛亮却说只需三日,便可纳十万支箭,周瑜一听大喜,三日之内造不完,正好治诸葛亮的罪呀!看到这里,我也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感觉他太冒险了,诸葛亮叫来子敬,借来二十条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前余,分布两边,第一日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不动,到了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请来鲁肃说前去取箭,可看完书才知道,原来诸葛亮算准了曹操的多疑,利用大雾天气,制造声势,让曹操以为有敌兵来进攻,下令放箭阻击,使诸葛亮轻易借得十万支箭,知道最后孔明令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曹操才知道上了当,诸葛亮如此聪明,连周瑜知道后,都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不禁使我知道了很多像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而且在对三国战争的描写中,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成功塑造,学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还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呢!

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的收获可真大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