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路上900字

风景在路上

900字 初三

车窗外,阳光如羽毛般纷然洒下。平原十分广阔,只在很远的地方才有一条与天空的罅隙。道路平坦,即使已经前行许久,路边的景物都好似没什么变化,黍稷薿薿,繁密茂盛。

终于进入南京的地界了。车流渐渐多了起来,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汽车井然有序地行驶。不久,眼前便出现了一处丘陵,上面长满了植物,郁郁葱葱。而在它旁边,一座城墙依势而建,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风雨与冷暖变迁却依旧巍然挺立。它就像是一个卫士,守护着这个城市的一切,又像是一个记录者,镌刻着所有历史的轨迹。城墙上有早起晨练的老人们,他们虽都年近古稀,可与脚下的城墙相比,他们还只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这里,现实和历史相汇合,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南京独特的风格。

午饭后我来到公交站台等车去夫子庙。大城市的公交路线很多,我在密密麻麻的站点牌上找了许久都没看见我的目的地,不免有些焦急。

“你要去哪儿啊?”

我有些诧异地回过头,发现是一个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背却挺得很直,整个人显得整洁利落。我和她说想去夫子庙,她了然地点了点头,告诉我应该乘7路车,不过刚刚已经过去了,下一班应该还要等一会儿。等车时,我们攀谈了起来。她告诉我她是去接上补习班的孙女的,听我说是第一次来南京,还热心地告诉我夫子庙南门有家店的鸭血粉丝很正宗,可以去尝尝。临走时,她见我们没有零钱,又主动给我换了几个硬币,招了招手,便乘着公交离开了。

去夫子庙要经过十八个站点,本以为要很久,可看着窗外的风景竟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们踏着黛色长砖,走过秦淮河,站在燕桥上,凝视着泛着粼粼波光的河水,时光交叠,仿佛听到了千年之前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走进江南贡院,抚摸着那斑驳的桌椅和发黄的书卷,又好似看见了无数文人学士正冥思苦读的背影。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可他们身后的建筑却始终沉静似水,静默无声。我忽然觉得,我们来到这不单是感受过去的繁华,更像是在追溯着历史的风尘与足迹,而路边则是一幕幕美妙的图景。

南京这座古城,带给我许多新鲜的感受,这里的每一座古迹、每一条街道、每一株梧桐、每一位行人,甚至他们的交谈,在我的眼中都成了风景。他们汇聚在一起,给予了旅客们无数欢欣与美好。而同样地,当我们旅行时,多注意身边的事物,用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路上的风景,又会有种迥异却隽永的感悟。

相信吧,只有心中有梦,有一双慧眼,那你就会在前行的路上不断发现奇异的风景。

亲近阅读

600字 初一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意思是说,读书能使人见识广,学问更多。阅读,是有才能的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如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正如孔子“韦编三绝”。一天,孔子得到一本叫《周易》的书,这是一部十分神奇、奥妙无穷的哲学书,读起来十分难懂。当时许多有学问的人都不能去研究它。但是孔子却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决心要读懂、弄通。于是,他不分昼夜、逐字逐句地刻苦研读,边读边思考。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终于,经过长期刻苦攻读,他对《周易》作出了全面的解释,写成了《易传》一书。古人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有个亲戚家的妹妹,从小就天资聪明,酷爱读书。上小学了,大家都夸她作文写得好,当然是因为她喜欢读书。

但是,一位语文老师曾这样评价过她的作文:“你的文章就像一道菜,刚吃几口,觉得味道不错,但吃多了,就觉得有点儿腻,吃腻了,就觉得枯燥无味了。希望你看书多作笔记,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让你的文章成为一道好菜。”

之后,妹妹就更加勤奋了,每时每刻都随身带一本小本子或一沓卡片,用来记录一天学到的知识。在她的书桌旁,有三十多本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她的作文水平不但提高了许多,还更富有创造力了。而且她读书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少。当然,作读书笔记也不能乱抄,最简单的是抄好词好句,还可以为文章编写提纲,看完一本书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

书是人类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在书的指引下,从黑暗走向光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