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900字

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

9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2011年9月2日,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李大爷因窒息抢救无效身亡。从彭宇案到今天,类似李大爷的悲剧接连发生,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大众热议。当网络舆论纷纷谴责不扶老人的行为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社会提出的道德标准要求大众扶老人,何者能为老人倒地的后续负责。当然,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为较量的灰色地带。

在生命面前,人们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利弊考量才是导致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每年至少都会有4000多万老人会发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原因中占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于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观望、等待甚至离去的选择,我们不能对他们加以苛责,但当这样的选择成为一种群体心理,这样不高尚的逻辑被不断强化后,则会造成大众在面临倒地老人时,人们会因为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长此以往,社会中出于道德的互助会逐渐消失,人们不再相信别人会无缘无故帮助自己,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的悲哀。虽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论调,“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为法律无法保障我的权益,所以我不敢扶”。于是表面上的逻辑似乎是法律成为我们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数据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纠纷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国各地也正在陆续出台保障施救权益的法规。这说明,现有的法制体系其实没有到普通民众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权益”的可怕地步。但是为什么民意调查中显示,仍然还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这说明法治并不是导致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群体性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功利考量才是主因。

另外,在面对倒地老人无人敢扶的问题上,道德的作用不再为人所相信,而法律却被寄予厚望,所以这更是道德的悲哀。当一个好人需要用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好人,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道德能够让人们出于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信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逐渐没落了。反观法治,虽然人们经常指责法治的疏漏,但人们还是希望依托法治的完善来解决问题并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决问题。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本应该由道德和法治双管齐下来解决,而我们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对摔倒的老人时,勇敢伸出那双帮助的手。

童年的铃声献给百年母校的诗篇

1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童年的铃声

随微风轻拂校园

西山小学里

植物的天地

动物的乐园

“铃铃铃”

童年的铃声

随微风轻拂校园

西山小学里

书声琅琅

笑声阵阵

“铃铃铃”

童年的铃声

随微风轻拂校园

西山小学里

老师们循循善诱

同学们聆听教导

“铃铃铃”

童年的铃声

随微风轻拂校园

我们游戏在西山

我们学习在西山

我们成长在西山

“铃铃铃”

童年的铃声

随微风轻拂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议论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