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猜谜会1000字

家庭猜谜会

1000字 初一 叙事

江西省南城二中盱笛文学社 初一1 胡佩佩 “嘀嗒,嘀嗒……”墙上的挂钟一连敲了几下。家里静极了,爸爸躺在沙发上悠闲地抽着烟,妈妈正在看言情剧,我则胡乱地翻着书,真是无聊透了!

“吧嗒”!弟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关掉了电视,掐灭了爸爸手中的烟,夺走了我的书。只见他背着手,说:“来个家庭猜谜会怎样?”我举手先赞同,而后爸爸妈妈也同意了。于是弟弟宣布规则:按顺序猜,猜对了得10分,猜错了扣10分,最后评出第一名。 猜谜会开始了,我、爸爸和妈妈像个学生,都毕恭毕敬地坐在椅子上,弟弟则像个老师来回跛着步子。他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就清了清嗓门说道:“妈妈,你可要做好准备喽!小时四只脚,长大两只脚,老来三只脚。这是什么?”大家进入沉思。我抓了抓头皮,这是什么动物?这么奇怪?百思不解。再看看爸爸,板着指头边不停地重复着谜面,看样子,一样没猜出来;再瞧妈妈眼睛一亮,猛的站起来?“我知道了,是人吧?”“噢,妈妈猜对了,妈妈真聪明!”弟弟边拍手边叫着。妈妈也得意扬扬地笑了。“为什么是人呢?”我和爸爸异口同声问道。“真笨,人小的时候会爬,就是四只脚;长大了,会走路,就是两只脚;老了后,要拄着拐杖当然就是三只脚。”妈妈说完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似的好得意。

接着轮到我猜了。弟弟报出谜面说:“说它大不算大,四四方方墙上挂;说它小可不小,地球不差一只角。这是什么?”我一听,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太简单了,是地图。”“哇噻,你真厉害!”弟弟差点惊叫起来,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把我夸得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轮到爸爸了,爸爸拍着胸脯胸有成竹地说:“我要百分之百拿第一。”“吹牛,先别说那么早。”弟弟嘲笑说,“还是先听谜面吧: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这个谜语很简单,我一会儿就猜出是空气,可爸爸一时猜不出。“你猜不出来了吧?”弟弟打趣地说。“其实我早就猜出来了,就是这个……那个……”爸爸猜不出,急得面红耳赤。我见了,想提示他,就轻轻地捏了爸爸一下,然后用口型告诉他是“空气”,可爸爸就是不争气,偏偏听成了“公鸡”。他一说出口,大家都大笑起来,弟弟更是捧着肚子笑:“公鸡?哦,还母鸡呢。哈哈哈……”爸爸急了,忙狡辩说:”分明是书上错了,根本没有这东西。”弟弟下了最后通牒,限爸爸在10秒之内作答,否则就要扣分了。爸爸坐立不安,急得团团转。最后爸爸是拿了第一,不过是倒数第一。妈妈讽刺爸爸:“你不是说拿第一吗?怎么拿了个倒数第一呢?你呀,是骄马必败。”后来爸爸又吹牛:”我只是让你们罢了,有什么得意的。”“哈哈哈……”我大笑起来,弟弟和妈妈也也大笑起来,爸爸也不好意思笑了。

笑声久久地在客厅里回荡…… 简评:本文写了一次在家里举行的一次有趣的猜谜活动,活动过程写得情趣横生,人物语言和人物形态描写具体而生动,是一篇优秀之作。

(语 文 老师:敖卫国)

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有感

1200字 六年级 叙事

作者在本书中采用访谈录的形式,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的介绍,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作了情境化处理,每一个案例前有教师小传,案例后是问答形式的访谈录。回答的问题鲜活的、切实的、访谈录之后还有详细的案例分析。书中描述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给我感触良多。发现这里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都是学生们所爱戴、尊敬的;都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都能与同学们交心的;都能点燃希望的老师。他们的人格是那样的让人敬佩,他们的教学理念是那样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让人心服口服。

下面谈一谈我读后的一点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新课程”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得出来的理念。它是从前辈教师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教学心得中吸取精华,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教育研究成果,才得出来的。从书中我们可见到,这些教师们的经验心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课程提出后才有的,是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加上个人创造性的加工得到的。其实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有类似的观点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刊登过。而新课程正是把这些前辈的经验整合起来形成的。

其次,新课程虽然源于教学研究中的成果,但不是简单地“旧酒换新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观念。在书中提到了,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比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学生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等观点,可见新课程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

“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们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社会,适应孩子,引导孩子们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使命。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硕士”,“博士”。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需要的是对社会有贡献,有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高科技技术却用到不法途径上的“危险品”。所以,教育要去适应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新课程要培养的正是这方面的人才。

最后,我认为新课程提到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其实,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我觉得新课程推行最关键的部位——就是教师本身,假如新课程是一块“宝玉”的话,那也得要有懂得鉴赏它的“卞和”才行。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万个,数十万个“卞和”才行。而我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教师队伍总体的水平参差,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师范教育又相对滞后与新课程的要求,而一线教师队伍长期受到以前教育制度的影响。毕竟我们在那套制度下成长出来的啊!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吸收新教程中先进的思想,也就是做到文中所说的“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命”做一个懂得赏玉的“卞和”,而不是昏庸的“赵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