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死,世界之悲哀!1000字

鲁迅之死,世界之悲哀!

1000字 初三 散文

当我第一次看鲁迅先生的书时,当我第一次翻开他呕心呖血所作之时,当我第一次看到他那带着几分墨香第一页起,我可以毫不留情的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我内心的那种强烈的情感,不,我倒是认为“震撼”两字还未恰当,因为,鲁迅先生文字的魅力,似乎已经超越了国际与文字的屏障,读他的文章,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鲁迅先生的名言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似乎加起来,整个宇宙也始末能及。不论是“谦以待人,虚以待物”的八字便可一览千字的育人之道,还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的赛古人博览群书的名言惜时警句;不论是“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的犀利可在战乱时期詹望未来的高明之见,还是“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令人佩服五体投地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磅礴气势,都是万年难见其一影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人也!

鲁迅先生一生为爱国立下汗马功劳,正所谓:“一篇稿子赛一杆枪。”来看,鲁迅先生便以无偿支援了不知多少杆枪呀!而且,实际却比这更令人震惊!这些文字,往往是最寒冷的中国人需要的最好的“精神食粮”。不光如此鲁迅先生一生救济他人数不胜数,他并非纸上谈兵,他也并非浪得虚名,他是一位真正的医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他是一位真正的巨人……。

读起鲁迅先生的书,不光是一种浓郁的爱国情感,单纯的从文学角度分析,其文学的功底都令人叹为观止。如若说“狂风掀巨浪,惊雷挟金鼓”,倒不如说“雷电呀,你咆哮吧,让这世界接受这电闪雷鸣吧!”:如若说“滚烫的岩浆带着几分肆虐乘着几丝沉闷“嘭”的一声”,倒不如说:“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细细品味起来,带着的,不只是甘泉的清甜,还是雪花的飘飘洒洒、入手即化;不只是貂蝉载歌载舞之美,还是春雨蒙蒙令人神奇气爽,鲁迅的文学作品,留下的,始终那烙印一般的印记——挥之不去,取之不掉。

鲁迅先生本人虽已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财富却令我们中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的文学早已跨越时代的拘束,而我们唯一能怀旧他的方法便是遵从他在遗嘱上写的那些从简,不奢侈,不浪费,不与坏者打交道的做人最高标准。我也在一些书上看到过做人的三个标准:“1.基本标准,指解决温饱问题

2.物质标准,指十分有钱,享受在物质里面。

3.精神标准,指什么都有了,但却依然简朴、朴素。

如若我猜的不错的话,鲁迅的先生早已超越了第二个标准,但是,他却十分遵守第三个规则,这是一种意境,常人与之不能达到的境界。

对于鲁迅先生之死,我不想说什么,但我知道鲁迅先生还活着,精神,早已注入骨髓里了,这是我唯一可说的,我想用鲁迅先生那两句最能表达我心情的句子来表达——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这样的精神与才华怎能不为我们的学习楷模!

鲁迅先生的花瓣——读《朝花夕拾》有感

700字 初二 应用文

一朵朵花瓣,一缕缕香气,组成了一座花园,它就是《朝花夕拾》。翻开书本,似乎真有一丝香气扑鼻而来。读完这本书 ,我不禁对鲁迅先生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是这样的大胆,敢于批判,勇于反对,看似赞美的句子实际上是在辛辣地嘲讽,见解独特,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

读了这本书,我对书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的劳动妇女,但她很热心肠,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没有心机,像所有人一样希望自己一生平安。我很喜欢阿长,她会讲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蔼,很大方。还有衍太太,我也是对她印象深刻。鲁迅先生对衍太太的描写表面上是赞美,实质上却是嘲讽和不满。衍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妇人,这种人是最令人们厌恶的。

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百草园中的欢乐游戏和美丽景色令我向往羡慕,在三味书屋里的枯燥学习和没有自由又使我对他们产生了同情。那时候的孩子们只能死读书,我们这一代相比起他们,是幸福多了的。

这本书中最引起我的共鸣的文章是《五猖会》。鲁迅先生在小时候那么向往五猖会,父亲却要求他背书,使他一点也不快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经历,鲁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认为家长们真应该看看这篇文章,看看我们孩子的心声,反省反省自己。

鲁迅先生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给予深深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佩之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努力呢?

让我们一同拾起鲁迅先生记忆中的花瓣,了解旧中国的弊端,并为了中国更加强大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