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恋》献给妹子——悦悦1200字以上

《怀恋》献给妹子——悦悦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妹子是我一个同学,叫悦悦》

你低着头,说,哥,我走了,你要保重。

然后你真的走了,我看见你的背影是这样脆弱,却装得那样决绝。

你走得很沉稳,却不敢回头,在拐角处猛一下就捂着嘴跑了。

留下孤零零的我,站在朦胧的雨花中。

记得上初一的时候,你是纪律委员,每天晚自习都要扯着嗓子喊,别说话啦。

然而头上总是长刺的我不喜欢被约束,就说,那么可不可以放屁啊。

然后哄堂大笑,你气得脸涨得很红呢。于是你那小暴脾气又犯了,跑过来踹我桌子。我笑了笑,说,原来也可以踹人桌子啊。

你的眉毛拧成了个倒立的八字,用那种咬牙切齿的声音说,你到底有完没完啊。

你似乎真的生气了,我便讪讪地低下头,乖乖写作业。但是我却又听见你笑了,你还说,你还怕我凶你么?

后来,似乎是因为我整天胡闹,被贱庆(老班)知道了,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也训了你一顿,还把你的纪律委员的职务给罢免了。

我耸拉着头去向你赔罪,你却笑了,还说,我早就不想干了。

上了初二,我喜欢上了玩魔方,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闲的没事就两圈。你看见了,说,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

可是第二天,你也整来一个魔方,下了课就屁颠屁颠跑来找我,说,你教我玩这个吧,我拜你为师。

于是我开始教你分析各种情况,教给你各类复杂的魔方公式。但是你经常弄错,不耐心的我就说你是笨蛋。

那时你很不高兴,咬着下唇,低着头,可怜兮兮地走回自己的位子,闷着头魔方。我终于还是不忍心,又去教你。

你立刻笑了,还说,师父,你还怕我不理你么?

从此,你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你每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

我还记得那是个月儿特别明亮的晚自习,你冲我嚷嚷着,让我加入你们好不好?你乌黑的眼睛向着我,澄澈得像是无根的雨水,我不忍心拒绝。

大哥叫旭旭,二哥叫蚊子,三哥叫公公,我是小四,也是老末。然而你的加入让我有了个五妹子。

后来我发现你从未叫过旭旭他们一声哥,我问你为什么。你说,我感觉只有你才像我哥。

某一天你突然问我,哥,讲讲你和C以前的事吧。

不知道你在哪里打听的,我和一个叫C的女孩曾经恋爱过。我苦笑着摇头拒绝你,那是我死也不愿提及的往事。

你愣了一会,才说,哥,原来你也有心有肺呐!

有一次特别讨人厌的地理晚自习,我带着你逃课了。我顽皮地带着你跑到医务室,买了一贴创可贴斜斜地贴在校徽上。

记得那时你素颜朝天,笑得眼泪横流,,却非赖着我说,哥,你把人家给弄哭了。

又是一节晚自习,你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大声对我说,哥,我找到我的那个他了!

我看着一脸清纯的你,当然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才想起你与我的过往,想不透我们是什么一种感情。至少听见你这句话,我没有感到心痛……也或许是麻木了。

我笑了笑,是么。

你神秘兮兮地说,哥,你有没有吃醋啊?

月考的坏成绩像一道惊雷,把你给吓哭了。那天你伏在我的肩上,哭得稀里哗啦,说,哥,我可能要学。

我摸着你的头,道,不哭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其实我自己都想哭。我都不知道是否真的会好起来。

你破涕为笑,说,嗯,我再找我妈说说去。

次日,你用了老大的劲拍了一下正在做几何题的我,好看的眼睛瞪得奇大,说,哥,我妈说我期末考试必须考好,不然学。

复习了,我时不时就要你赶快好好学习。

你说,不想学。

那时我真急了,TM考试考不好要走的是你!

你低下了头,又是那副可怜的样子,哥,你好凶哦。

我不争气的心终是软了,不再了,我来教你物理吧。

你叹了口气,听你的,哥。

然而你却还是没考好。

然而不仅代表没考好。

然而你就是这样走了。

然而留下了孤零的我。

——哥,我走了,你要保重。

保重。

妹子。

你与我怎能只字写得清?

妹子。

不要堕落了,哥看着你呢!

妹子。

一路走好……

肆风吹,冷雨打

只影独坐在天涯

难忘怀

与你度过的冬夏

手垂笔,魂销杀

点点滴滴忆笔下

泪痕干

几度回首见春花

你在世界另一边

何时能见你容颜

何时见

何时见

不叹中秋无月圆

你我之情尚未灭

时时刻刻问苍天

朝朝暮暮人生路

何时见

何时见

海枯石烂

大不了

来世再续今生缘

苍天有眼

天地共鉴

《谨以此文先给初三要远去的妹子》

《恰同学少年》读书笔记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一部《恰同学少年》展现了毛泽东湖南一师五年半的求学生涯,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当今教育问题的深思: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学生该怎样学习?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教师该怎样教育学生?教师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学生学习是否就该为了一张成绩单?

每天晚上八点打到央视一套,专心看着《恰同学少年》,胸中那一片蛰伏的***一次次的被这一群年少的伟人点燃着、感染着。他们高声吟诵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旧中国,改变国民命运当成自己的责任,毛泽东、蔡和森、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萧子升、萧三……一个个意气风发、激扬文字,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一生的抱负,在一群开明的教育改革家杨昌济、孔昭绶等老师的教导下,奋发图强,修学储能,潜心学习、相互探讨,于无字句处读书,在时局动荡中寻找中国的出路。

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中国之大竟无一处可以使人安心读书,所以他们只能为了去开创一个新的天地,而储能,而读书。

现在,生于治世的同学少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问一下教室里的莘莘学子,答案倒也五花八门,“为了考上重点高中……”“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为了让爸妈高兴……”“为了考个好分数,得到爸妈许诺的电脑……”“为了…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呀,为什么要读书?每个同学的答案也许不尽相同,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也会改变,但是为什么要读书,却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选向的重要问题。“志于斯,恒于斯,成于斯”,作为同学少年,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别人下棋娱乐时他在教室里读书,别人早已安然入睡时,他在锅炉房借光读书……买不起书,他就在书店里蹲着读《达化斋书录》;穿着一双露着十个脚指头的布鞋出出入入,他从来没觉得寒酸;当杨昌济老师给他一元钱让他买一双新鞋穿时,又被他在半路上换了一本《西方伦理学》……博览群书,饱览群书,读书笔记、注释写的比原书还多,这种读书,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吃书”――将书的内容都“吃”到肚子中去了,烂熟于胸。毛泽东的读书速度是快的让人吃惊的,当杨昌济先生将自己译著的十几万字的手稿《西方伦理学史》借给毛泽东看时,毛泽东隔了一周就将书还给了杨先生,以致杨先生误会他没有认真看书,而当他听到毛泽东解释并说将书抄了一遍时,更是直到亲眼看见方始相信。“修学储能,先博后渊”这是杨昌济指给毛泽东的求学之路,而毛泽东读书更善于融会贯通,中西合璧,将西方伦理学与中国老庄、孔孟、程朱之学相比较得出了本源同一的结论,一番高论令杨先生同样叹服。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毛泽东善于从社会观察与实践中学习,善于通过从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学习,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就是当年的毛泽东是如何学习的,现在的同学学习中不乏挑灯夜读,狠下苦功的,但是仅仅这些够么?比较之下,应该知道作为学生该怎样学习。

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是存在偏科的,数理化科目很差,甚至都到了不及格的边缘。但是杨昌济说的好:“自古大才乏通才,自古大才少全才,我们又何必强求一个对理科缺乏兴趣的学生要门门全优呢?”的确不错,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对学科中的某一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其他不相关的内容自然不会再去过分关心,那样对他来说仿佛是分散了精力,浪费了时间。当然,在这儿我们不是说理科不重要,或者说某科不重要,而是针对了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全才,乍听上去合情合理、尽善尽美,但是仔细推敲一下,真的就没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么?真的韩寒就不如各门功课都差不多,但总分却比韩寒高许多的同学么?陈景润固然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好老师,但他的贡献比起那些称职的老师差么?同样在现在的学习中,又有多少学子存在偏科问题,老师、父母在尽力的对他们进行不科、纠正,但是有成效的有几人?理科好的终究还是理科好,文科棒的终究还是文科棒,没听说有几人能成为文理全优的“全才”的。这也是我们当下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偏科的问题。当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之后,“该学什么”这就成了他们人生选择中的大问题了。

在那个时代,俭朴为修身之本。当蔡和森看到刘俊卿和王子鹏吃着家里送来的好饭而将学校发的伙食倒掉时,蔡和森愤怒了,因为有多少人正在忍饥受饿……当刘俊卿耻笑蔡和森捡剩饭吃时,徐特立老师走了出来,无声的从蔡和森的碗里拿起半块剩窝头,从容的塞入嘴里吃了起来,并笑着说:“真香啊!”,蔡和森被感动了,蔡畅被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同学被感动了,无言的批评使刘俊卿顿感无地自容,这就是“身教胜于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